《认知觉醒》书里面写的内容在其他书本上都有看过,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多个认知系列的综述,但是有了很多的图片做解释,有了作者的亲测,显得更有说服力,所以按照书里的理论,做一下输出,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用行动去证明,用改变来惠及自己,实现阅读-学习-行动-改变。这个读书笔记是用《思考快与慢》的读书方法做的。
最近买了不少书,但是看的比较潦草,可能是因为不掌握相应的知识背景、生涩难懂。但是读了认知觉醒这本书之后,不为自己看书潦草而愧疚了,也解决了很长时间以来自己不能坚持一件事情的不自信,所以总是在放弃,越来越不自信,到后来就一切随缘,再也不给自己立flag了,知道自己反正也做不到。这本书告诉了我答案,是因为总是让自己做很难的事,长期处在困难区,一次次受挫,遭受打击,以后我可以去拉伸区尝试,重拾信心。
本书新的词汇:对模糊零容忍,信息缺口,思考密度,复利效应,未来视角,教是最好的学,沉浸能力,支配层,反支配层,费曼技巧
本书经典类比句:用“要常举思想哑铃”指要多动脑,大脑才会发达,跟运动是一个道理;用“被自动驾驶”形容不喜欢动脑,凭感觉走的人;用"本来要找一根绳子,却牵出了一头大象"指要查一个概念,结果开始浏览无关知识,忘了回去。
本书观念:行动力弱的人,对未来模糊不清,因为行动力不足以支撑他往前走并看清未来的目标。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正因为你不去运动,所以你感受不到运动带来的价值,因为不不懂英语,所以你无法体会学习英语的好处。四肢发达了,头脑才会更加发达。
人的大脑分为三个区域,最下面的是本能脑,随着爬行动物产生,距今已经有3.6亿年,是个100岁的老人;中间的是情绪闹,随着哺乳动物而产生,距今2亿年,大约55岁【解释了农夫与蛇的故事发生根源,蛇是爬行动物,没有情绪脑,所以只有本能脑,让他咬伤农夫逃命,只是一种生存本能】;最上面是理智脑,是随着灵长类动物出现产生的,它大约只有250万年的时间,不满1岁。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被本能左右,被情绪左右,不能做出理智的选择的原因,理智脑经常被情绪脑和本能脑带着跑,所以人们常常喜欢安乐,趋利避害,娱乐至上。
本书方法:1.用感性选择,用理性思考;2.不能讲清楚一个知识点,是因为没有理解,要用已知的知识去解释未知的知识,进行知识缝合,让新知识和旧知识发生关联,才能掌握并运用新的知识,正确方法+大量练习(反复练习难的地方);3.运动要有氧运动加复杂运动相结合,每次30分钟,运动后要进行高强度脑力劳动,才能将运动受益最大化,因为运动会产生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只有思考的时候才会生更发芽(空白干细胞变成神经元的轴突的树突),变成有用的神经细胞。4.要早起,但是用闹铃叫醒的早起是低质量的。最好养成规律的作息,让早起源于自然醒。5.用理智脑去骗情绪脑工作,通过行动、收获,让情绪脑和本能脑愿意为理智脑工作。6.只有将计划完成的事情一一写下来,才能清空大脑内存,让头脑清醒,提高大脑运转速度。7.人会有三个区域共选择,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舒适区不会有成长,困难区会打击积极性,要尝试在拉伸区活动,常常做踮一踮脚尖就能够的着的事情。8.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9.每日反思是能够让你快速成长进步,每天想想当天一些特别的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好,或者为什么没有处理好,是因为我那一方面的优势或者劣势,下一步我要注意什么才能避免,下一步我要做哪些改变。10.万能公式:学习(反思)-用自己的知识和语言阐述(多问几个为什么)-讲给别人听(形成行动项)-去践行-改变-收获。
自己行动项:1.只要有阅读,就要在简书形成学习知识点和分享清单;工作业务相关的,要同步形成培训知识点;抓住一切与人交流的机会去反馈。2.开始做待办任务记录,让大脑更轻便运转。3.随时随地运动,不给运动设限,不要求必须要在户外、穿运动服、在跑道上,在因为家庭孩子工作条件不允许的阶段,就采取极简运动法,在家跳绳、拉升、仰卧起坐都是一种运动方式。4.要早睡,不耍手机,做到自然早起。5.给每一项工作设定一个意义,营造一个峰终体验,完成后的成就感、别人的正向反馈会驱使自己更加积极努力的工作。6.每天写工作小结,形成反思记录和完成事项清单。7.多用类比,用别人听得懂的事例去类比自己的工作知识,用他人的知识缝合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