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哪里学不好,比学的好不好要重要。
经常去定位的那些学的不好的区域。这是学习成绩进步的关键。当你发现有一个区域始终学不会,是你进步的障碍的时候,你就要注意。
“关键障碍”的特点:一是对你来说,它非常困难;二是你持续地、反反复复地遇到这个困难。比如每次到排列组合你就做不出来,每次到圆锥曲线你就懵圈。
克服这种关键障碍的方法就是专题式学习。
专题式学习要求我们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的去攻克某一个区域。
二、混合式学习
交叉学习的好处:
一是交换科目或者换个学习环境,都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只是不能交叉的过于频繁。
二是从学习效果上,混合式学习更好。
实验一:
罗勒和凯利·泰勒(Kelli Taylor)两位学者当时都就职于南佛罗里达大学,在2007年的一次实验中,他们召集了24名四年级的小学生,首先对每名学生都做了一次辅导,教他们怎么根据棱柱体上下底面的边数来计算棱柱体有多少个面、多少个棱、多少个顶点和转角。
一半的孩子用的是集中学习法,他们先练习了8个“面”的习题,然后是8个“棱”的习题,然后是8个“顶点”的习题,然后是8个“转角”的习题。每种题目都是一口气连续练习8次,中间有30秒钟的休息,时间都安排在同一天。
另一半的孩子每种题目也都练习了相同的次数,但是每次一口气连续练习的8个习题不但交叉混合,而且随机无序,比如,先是“面顶棱角棱顶面角”,接下来是“顶角角棱面棱顶面”。这两组孩子接受辅导的时间量一模一样,练习时用的题目也一模一样,唯一的不同是学习时的次序:一组孩子是集中重复,一组孩子是随机混合。
第二天,所有孩子都接受了一次考试测验,考试内容是这四种题目各一道。结果毋庸置疑,交替学习那一组的孩子成绩更好,而且比另一组高出老大一截:77%与38%的差距。
交替学习之所以在提高数学理解能力上格外见效,有一个相当明显的原因,那就是考试本就是混杂在一起的各种题型。既然考试是“拼盘杂拌”型的,那么平常的作业练习若也能是这种形式的话,自然有助于考试时的发挥。不过,这背后还有更深层的道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题型掺杂到一起自然会迫使我们去辨识每一道题各属于哪一种类型,并需要逐一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案去解答。
记住,交替学习不仅能用来复习各种题型、动作、概念,更能帮助你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三、专题式学习
(一)专题式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平时我们的学习时间都是分散开的,一天当中从上课到自习排列给各科目,没有一大段学习时间让你集中在某一个地方;
其次,解决关键障碍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再次,专题式学习可以将你的大脑使用到极致。
当你学习或者从事一项复杂的任务时,只有你高度专注,充分隔离相关的神经回路,就能促使更多的髓磷脂形成,让这一回路运转得更轻松高效,你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相反,如果你做不到专注的深度工作,而是注意力分散,大脑中就会有太多神经回路在同时工作,你真正希望强化的神经回路只能得到偶尔的隔离,也无法产生那么多髓磷脂。
所以,在做专题式学习的时候可以混合。
(二)如何进行专题式学习
1.分题型的习题集
每一种题型解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必须一次性解答相同题型的题目才能熟悉那种方式。一本书里包括各种题型的阶段性习题集。
以学习法律时的材料分析题为例,一次做一道题很难提高,如果集中练习一段时间,做完十道、二十道、五十道题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从而彻底掌握解题技巧。
2.分章节的习题集
一个章节一般是一大块相关的知识点,如果说,在做错题总结的时候发现在某个章节里错误率非常高,这时候就应该用专题式学习方法把这个章节部分习题集中练习,集中消灭问题,把握这些知识点。
3.专题和专题的混合式练习
两个内容相似的章节可以交叉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专题式学习期限在一周到两周左右比较妥当。坚持两周以后,不擅长的也会变成擅长的了。而且只要有过一次这样的体验,就再也不会害怕自己不擅长的事了。在不断的坚持中,自信会随着实力的增长而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