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价值与比较的相关性】
你有没有考虑过,你手里同样的100元在心里其实并不相等?
假如你今天有两件事要做:
第一件是买双运动鞋,第二件是买部手机。在第一家品牌专卖店你发现了一双做工精细的白色慢跑鞋标价488元,决定要买,这时另一个顾客悄悄告诉你同样的这款鞋另一家店里促销价388元,那一家店离这里只有20分钟路程。你愿意再多跑20分钟的路吗?大部分人表示愿意。
现在你要办第二件事:买手机,在一家手机店你看到心仪的款式标价4880元,你正要买,突然想起同样的手机在20分钟路程以外的另一家店促销价4788元。
你怎么办呢?你会为了节省这100元而多跑20分钟的路吗?在这两者之间,很多人表示他们不会去跑远路。
【相对价值】
这是怎么回事呢?你的20分钟到底值100元,还是不值?
这就是相对论带来的问题——我们习惯使用相对的方法看待我们的决定,就近与现成的其他选择作比较。当价差相对于物品原价的优势大时,我们会选择很在意,比如运动鞋100元价差相对于最低售价388元的占比很大,大部分人就选择用20分钟换取100元优惠。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你在价值20万的汽车上加装上万元的音响或真皮座椅不觉得贵,却不愿意花同样的钱来买一套音响或真皮沙发放到家里(尽管我们知道在家里使用的时间要比在汽车里长)。
【破解之术】
一是客观算账。在现实中,100元当然等于100元,不管你怎么算也是如此。你应该考虑的唯一问题是,多花20分钟的时间成本而省下100元是不是值得。至于这钱是从500元还是从5000元里省下的,与此无关。
二是拓展视野,区别想要还是需要。遇到这类决策时,尽量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考虑,把这次交易放到你的生活中,甚至放进人生的视角去思考,也很得出更理性的决策。比如购买汽车时就会把这10000元用到比真皮坐椅更合适的地方。比如你用这笔钱去度假、去置办自己喜欢的家用电器、去买书~。
是非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