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大地主家女儿历经大富大贵、大起大落的姥姥,中年丧夫独自一人养大两个孩子的妈妈,受过高等教育却在归于平淡之后经常找不到价值的我,我们三代女人都各自经历着自己人生的酸甜苦辣,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喜欢看书。
我姥姥家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半个镇子的房子和地都是她家的,从小就有三个私塾老师去家里教她读书习字,所以姥姥从小就读过很多很多书。因为她是女人所以不能抛头露面,但这并不影响姥姥对读书的痴迷,出嫁之前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读书,后来嫁给了门当户对同为大地主的姥爷,陪嫁丫鬟再加上姥爷家的丫鬟仆人,姥姥更是五指不沾阳春水,一心只读圣贤书。本以为可以岁月静好、相夫教子地过一辈子,但文革的到来打破了一切。姥姥姥爷家的大地主身份让他们受尽了折磨,无论文斗还是武斗、斗右派还是斗反革命,只要是有批斗必定有我姥爷和姥姥。每天回家都浑身是伤,但看到家里的孩子仍要努力活着,那个年代保证不饿死就很好了,即便这样,生的九个孩子也只活了六个。
后来家里已成年的子女也要一起批斗,身为长女的我大姨身怀六甲,大冬天一样要和姥姥姥爷跪在雪地里,后来有一次在跪了很久又被推攘了半天后孩子掉了,是个男孩。孩子死了却没有任何人在乎,也不会有任何说法,但这个死掉的孩子让一直忍耐的姥姥做了个影响全家的大决定:搬家,确切的说叫逃难,因为什么也没带什么也不能带。但没想到费尽千辛万苦逃到的一个地方,仍然还是要受批斗,但好在孩子们可以免于其难了,并且几个年纪小的孩子也可以上学了,这对我姥姥来说受多少打都值得。妈妈说她小时候最喜欢到晚上,全家人在一铺大炕上听我姥姥讲书,天南地北、谈古论今,每天不落,无论白天我姥姥经历了什么,到了天黑都会雷打不动地给孩子们讲书。那个时候书是四旧早就被烧了,姥姥凭借着根深蒂固的记忆每天绘声绘色地给自己的一帮孩子讲书,这也是全家最放松的时候。白天全家人不敢多说一句话,只有到了晚上,孩子们才可以让思想在姥姥缓缓地讲述中自由飞翔。书不仅让姥姥、也让她的孩子们接受了现实的苦难并且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
再说说我妈,我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跟我姥姥呆的时间最长,一直到24岁出嫁。因为被地主家孩子的身份压着,虽然她学习很好,但也只能上到四年级。我妈经常说多亏还上了四年书,让我把该认识的字都认识了,可以自己读书了。因为哥哥姐姐们都已经能干活养家了,所以不用她再吃苦受累,她有了更多的时间看那些慢慢开始允许看的书。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我妈总是拍着我在昏暗的灯光中给我读书,慢慢地我就睡着了……直到初三那年,我爸因为意外离开了我们,而且欠下了许多外债,很多人都觉得我妈抗不过去了,但她那不到一米六的小身体里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她领着我哥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还光了外债、供我读完了大学研究生、给哥哥盖房结婚娶了媳妇。当我们都成家立业后,我妈不用再那么操劳了,她又开始看起了书。当看她戴着老花镜认真地看着书,时而蹙眉时而微笑,我知道她又回到了那个最快乐的自我。
最后说说我,受我妈的熏陶,从小特别喜欢看书,啥书都看。我在初中毕业前就看了三遍《红楼梦》,不知道讲的啥就是喜欢看,小时候只要获得县级以上奖励,我妈都会奖励我十块钱,而这些钱都被我拿来买书了。虽然我理科成绩特别好,但为了能多看书,不顾老师的劝阻毅然选择了文科,考了中文专业。毕业后工作、结婚、生子,一切都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但可能是自我意识太强了吧,在生完孩子后一度陷入重度抑郁中,甚至总想把孩子从窗台上仍下去,更是写了遗书。我不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是什么,我每天什么都不想干,只想哭。在我濒临崩溃时,我妈用她自己的方法拽回了我。她给我买了一套《基督山伯爵》、一套《平凡的世界》,这些书我以前上大学时都看过,但她依旧坚持着让我再看一遍。我耐着性子强迫着自己一点点地开始看下去,从最开始的焦虑到慢慢一点点的平静,我慢慢地找回了点自己。现在孩子睡着后,我会一个人安静地在学习桌上看书写字。
虽然我看的大部分书的内容都忘了,而且读书也并没给我带来什么现实的好处,我依旧平庸,但我依旧爱它。因为我知道人生不会事事如意,读书会让你的心哪怕在泥泞中也能开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