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旋风一样看完了电视剧大秦帝国纵横和崛起,脑子里回旋不去的都是秦风秦雨,八百里的秦川。
总觉得很躁动,巴不得写点什么才好,这种感觉,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了。
好怀念!
不知道为什么,看大秦到一半的时候,忽然有种很强烈的愿望,想去好好读一遍诗经里的秦风。
子曾经曰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夫子是什么意思呢?诗经的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就是真性真情的自然流露,是天然去除雕饰的那种原生态美。
史记上说:“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据说诗经是由孔子整理删定,大部分都可以用乐器伴奏来歌唱,老头都唱过。他自己编的当然一定要说思无邪了嘛!犹如现今自己写文然后给自己点赞。
但是从侧面也可以说明一个问题,诗经里面的这些诗,是先秦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
秦风里面,一共只有十首诗,其中就包括两首知名度比较高,也是我最喜欢的,《蒹葭》和《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秦国处于西北,这里林深土厚,民众质朴豪勇。 整首诗一唱三叠,王于兴师,军民一呼百应,修葺自己的兵器,与子同袍同裳,同仇敌忾。意气风发的尚武精神跃然纸上,千百年之下读来一样被这种豪情所感染。(忽然想起阿Q哥说同去!同去!我想那些被秦王召唤去打仗的军民们,也是披上自己的铠甲,擦拭着武器出了家门,和同伴们一起大声说同去,同去吧!)
那个尚武的耕战民族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则完全是另一种画风,深秋的河边芦苇青碧苍苍,凝结的露水洁白无暇,这种青白苍茫的颜色对比,淡雅而又浓烈。所追求的美好,不管是窈窕的美人,是希望中的明主,还是梦想达到的境界,都被水阻隔在远方。道阻且长,寻寻觅觅的追寻,正是人生追求的常态。夹杂着逆流的惆怅和顺流的喜悦,最后宛然水中央,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与希冀。
无衣厚重昂扬,蒹葭空灵婉转。
窃以为这两首对比强烈的诗,特别能概括秦国秦人的性格,铁血的时候铁骨铮铮,柔情的时候一往情深。
不由畅想,在那片浓烈黄土上生活的人,是何等的敢爱敢恨,令人心驰神往。
然这样的一体两面,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的性格呢?其实大家的身体里,都流着几千年前老秦人的血,流着那温柔而坚强,宛转千年却一直不绝如缕的传承。
不说了,再读秦风去。
另:剧中惠文王嬴驷临死前念的那首诗,也是秦风里的《晨风》: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