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在贴吧写了一篇文章,后来被狗吧当广告吃了暂且不谈。那个题目叫做“怎样用最小的努力写出来最好的作品”,是大一的时候写的,还不够成熟,现在我来把它升级总结一下。
这其实是关于写作初学者始终会遇到一个问题:我们的写作能力不够优秀。
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很复杂,时间很漫长,很可能始终解决不了。
我举一个例子。可能不少人都看过吴淼的《塔希里亚故事集》,个人非常喜欢这个漫画的故事,人物也都非常生动。剪影风格可以说是这部漫画的特色,但是你也要知道为什么吴淼会选择这种画风。
因为他原本的画风是这样式儿的:
很简单就能理解这个问题,吴淼大佬拥有非常好的创造能力、讲故事能力和人物塑造能力,很多角色和情节都非常动人,但是他作为漫画家其实有一个很致命的瘸腿:画功很差。
你可以很容易就能明白,如果他真的拿这个画功去画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奇幻漫画,他绝对不会像现在一样有名气,他优秀的故事也会胎死腹中,很可能可能读者还没翻开看就已经被画风劝退了。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熬到读者感受到我们的优点,我们的优点又有什么存在价值呢?
吴淼大佬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他采用了剪影这种方式,极大限度地磨平了画技上的鸿沟,并且形成了一种他的独特特色。而且这种低调的绘画风格也使得读者可以更加关注剧情,这样一来就可以进一步放大他的优点。
那么我们该怎么在写作的时候实现这件事情呢?
首先:清楚你的弱点。
很多人其实根本连自己的弱点在哪里都不知道,这当然说的是相对弱。对初学者来说,很可能你浑身都弱。大部分人一上来就会说我擅长编故事,编了几百年几场世界大战,然后等你真的看文的时候,是段洋洋洒洒图文无关的描写。
他其实没啥讲故事的能力。
还有的人说自己文笔好,然后给你放一段极尽其能的描写。你不会感觉说好,你只会感觉眼睛痛。
他这也不叫文笔好。
所以在个人并没有完全的判断能力的情况下,这里说的弱点,指的是根据读者尤其是一些比较有经验的读者的中肯意见,得出的结论。
还有就是,很可能是你最爱写的部分。
你最爱写的一定是你觉得容易写的,很可能是你自以为自己擅长的地方。但很有可能是你的标准不够高,而你会因为爱写这些而写好多,反而会放大变成你的弱点。
其次是:躲避或者克服。
画得不好的大佬还有一个。
姜草的画技……可能和吴淼彼此彼此吧。但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韩国漫画家。姜草没有采用躲避画技能力的问题,所以他的漫画很直白的展现了他的画技,说实话,确实不好看,和我热爱的日漫漫画家完全没法比。
但是姜草的进步有目共睹。你搜一搜姜草的漫画就知道,他的漫画一开始非常丑,后来在人物的绘画能力上确实有了进步。但更主要的是,他的讲故事能力极强。姜草非常善于气氛和节奏的把控,这使得读者可以在这样的画风下仍然能产生很强的代入感。
这就说明硬抗确实是一条路,你一步步稳扎稳打下来,早晚是可以感动人心的。
但这是教学文。我要是得出的结论是你慢慢写去吧,你可能会打死我。
所以我要说的是,适当的逃避会让你在当下的水平更高效。
这第一条躲避方法是尽量避免大段的描写。
真正学会描写是需要大量阅读和写作的,很多人虽然写了很多的描写,但是却缺少实物,或者说暴露自己文笔上的漏洞。
你需要做的:
1.减少没有情感的形容词句,代之以常见的有情感的实物来对场景进行描述。
缺乏写作经验的人会为了描述一样东西大动干戈,尤其是那些自己设计的东西,会费尽心思想要说明它到底是什么样子。
但是更好的情况是,你拿其他东西来类比。
刘慈欣在形容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的时候用了这样一个形容:
黑色的是融化后又凝结的岩石,那是墓碑的黑色;
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那是殓布的白色。
你说黑不就是黑么,白不也就是白,但是这个比喻是带有感情色彩的,那种悲凉肃杀、没有生命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一些意象比如乌鸦,即使脱离文化背景,也都有它共同的含义和所携带的情感以及气氛。寻找这种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意象或者形象,能够让你的描述更加简单又生动。
2.通过转换视角减少描写的长度
以人物的视角来观察环境会比直接从上帝视角观察一切要好。
人物个人化的观察会带有更多的“私货”,同时也就没必要对于很多事情集中的事无巨细地描写,因为人的观察能力是有限的。用人物的视角点出这个人物最应该观察到的东西即可。
以不同人的视角分散的、分层次的观察环境要比一个人瞪着眼睛看完全场要好。
当一个人物视角的故事陷入讲述困境之后,果断换另一个人物,从另一个人物方向渡过这个困难。
视角的跳跃性同时可以用在处理一段漫长的时间上。如果一个人物要花很长时间处理一件事情,那么就跳吧。让他自己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他干了什么,读者才不想知道他怎么干的。很多电视剧就是采取类似的方法,让剧情变得更加紧凑。
可以通过转换视角来跳过难写的部分。这往往是一个奇招,虽然是逃避法,却能出奇制胜。譬如你难以找到好办法让你的主角出场,那么一个好方法就是让他从别人的视角里走出来。你还可以让他从别人的讨论里浮现出来,诸如此类,会比你直接介绍他来得巧妙。
还有个例子,就是温酒斩华雄。我们可能写不来精彩的拼杀,但是写个喝酒我们可能还行。
3.将人物事件介绍等等和描写相融
我看过一个童鞋的写作方法,他很认真地将自己这一章分了很多部分,这一部分要介绍世界观,这一部分要描写一个什么场景,这一部分人物要干啥。态度很好,但是小说不是这么来的。
你一定要知道所有这些都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一段文字的好坏和它承担的作用有很大关系,让它挑起越多的重担,它也就是你小说里最有质量的内容。
第二个躲避是你要避免角色说太多的话。
精彩的人物对话往往是短促而有力的,往往几句话中包含着非常多的深意。我们难以达到多重意义的水平,但是对于一些重要对话,越短它体现的价值越大。
《汉尼拔》第一章里,女毒贩和女主的对决,女毒贩就说了一句话:“咱们就拼了这两摊血吧,婊子!”非常短但是非常有力,又集中地表现了女毒贩亡命徒的各种属性,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
我总是会在写完所有对话之后再删掉一部分,一是为了把对话弄得更简洁,一是为了把它弄得更含糊。大人的世界充满了含糊其辞,当然了含糊的对话是挺有意思的,因为它总是说不到底,总是还隐瞒着一些事情,得要读者进一步去发现。
设谜题难,但是做减法容易。
第三个是避免大量的心理描写。
记住你不是普鲁斯特。为了不被揍以及拖慢剧情节奏,心理描写一定是要控制的。极端如恰克·帕拉尼克,会建议你完全不要任何心理描写,直接用动作去体现心情。
虽然没必要那么极端,但是作为作者有时候的确不应该闯进每个角色的脑壳去探究一遍。有时候思考的出来的结论(也就是行为)会比思考过程来得重要得多。
再者,思考过程其实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一种“剧透”,你几乎是提前告知了读者这个角色将要干什么。为了让作品更加不可预知,你难道不应该尽可能控制住你剧透的嘴吗?
这是和寻找弱点对应的标题:用剧情和行为掩盖你文笔的缺憾,如果相反就用情感来掩盖剧情的空洞。
不要试图用水文笔掩盖剧情,只会变成大瀑布。所谓文笔都是没用的,但是人物情感是实在东西。感情是一个缓冲剂,它并不会影响情节速度,却能影响读者感官上的速度,为你并不充盈的剧情起到缓冲。
人的能力终归有限,但是扬长避短的办法是很多的。
以及,该面对的也总是要面对的。这是一个教你及格的教程而已。谨记谨记。
不过如果你及格了,还有新的炼狱等着你~
又及:我真的很爱小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