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是道家的宗旨,它的含义是:善静者清,宁静以致远。清里面先要静。心不静,书也读不进去。
对于现代人,当离开学校之后,能读书的很少了。不是读不懂,而是眼睛是跳跃的,无法专注。
老子讲了一个生动的实例:
拿一个透明的杯子,装上混浊的水,我们怎样让这个水变得清澈呢?你别动它,放到哪里让它慢慢沉淀,时间长了,混浊就沉到下面,上面就变得清澈了。
就像我们家门前的小河,每当下雨的时候,总会变得混浊,雨停了,混浊慢慢沉下去,变得清澈。老子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会把记忆,教条,认同留存,这一切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记忆在不断的增加,思想变得复杂,它就像灰尘,每当摇晃它,就会表现出痛苦,嫉妒,恐惧,后悔,内疚。你把摇晃可以看做每个场景,激发了记忆中的感受。
你已经厌烦了这样的重复,你想要改变,改变就是要学会沉淀,沉淀才会静下来,让思想变得清澈,清晰,冷静,理智。你只看事实,那么记忆就不会影响你。
写作是让思想沉淀的最好的方式,它像阳光,照射过的地方,灰尘就会消失。我今天生气了,你不想把迁怒带给他人,但也不能压抑。通过写作追寻生气的源头,过程,结果。纸张是最有耐心的,当完成之后,这股情绪也就随着书写消失了。这就形成新的记忆,下次碰到类似的场景,愤怒的情绪就不会被激发。
一个控制不住情绪的人,谈不上有智慧,不管有多高的学历,多优越的职位。同样相对清是躁,做不到静,说明内心会烦躁,浮躁,急躁,暴躁,狂躁。这更谈不上智慧。
人们总是忙个不停,但忙中夹杂着躁,躁会产生戾气,会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透露出来。
我们都想成为一个稳重的人,做稳重的事。首先要学会沉淀,沉淀后才会清,清了就不会躁。清和躁是相对的,所以不能共存。你可以说克服躁,清就会出现。但发现躁是很难克服的,源于思想的复杂,念头混乱。来了一个,又一个,你越是想停住,也停不了,会陷入到另一个执念之中。
佛家讲定慧双修,如何定?冥想,禅跑,读书,写作,书法都可,跑步也会让内心安静,但是在开始的时候,念头不断的浮起消失。
如果问,这时想了些什么,无从记起。从5公里开始,就会融入跑中,内心变得安静,处在心流之中。之所以会重复,就在于总想感受这样的感受。你会在重复中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当心静了,外在的一切就安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