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害怕走亲戚,首先性格不爱热闹,不知道和人聊什么,其次礼数太多,担心自己失礼。可是我不去别人家,却架不住别人要来我家,今天我姑妈一家子就要来走亲戚,我也只能硬着头皮接待了。
一开门,好家伙,进来七八个,看得我眼花缭乱,除了姑妈我认识,其余竟一个也不识。明知问了也记不住,为了找话说,我还是干笑着问姑妈,这几位都是谁?
姑妈说,这么多年不见,也难怪不认识,遂一一指着说,这都是她家的孩子,也就是我的表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老公、媳妇、孩子等等。
我听得迷迷糊糊,不过看上去他们个个都知书达礼,人物俊秀,尤其是我那个表妹和表弟媳,不但长得秀丽,说话也很善解人意。仔细一问,原来几个人都在大学里当老师,果然一门才俊。
姑妈家在农村,姑父走得早,孩子多,在我小时候,她家的生活是亲戚当中最艰难的,大家也时常接济他们,这么多年不见,现在孩子都大了,又有出息,姑妈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我手忙脚乱地搬座儿、倒茶、摆水果,他们都大大方方地随意坐了,还叫我:“都是一家子,不用忙乎。”弄得我倒有点局促。
之前在电话里听他们都是满口家乡土音,可当面一聊,都是满口标准的普通话,反差有点大。想想也是,人家都是大学老师,私下和亲戚可以说土话,但讲课口音当然得正,并且他们神态很淡定,估计是讲课多了,在人前习惯了。
我的表弟媳尤其优秀,她相貌清雅,从容大方,反应灵敏,而且做事周到。她不是最漂亮的,但行为得体,引人好感,在人群中是最突出的。
在我们外出就餐时,看她麻利地定位子、点菜,询问老人有什么禁忌,熟练地招呼服务员的样子,我简直有点自惭形秽。在这里我是主人,反应却这么迟钝,不会招待,倒让客人抢了先,丢脸到家了。
这一顿饭,我破天荒地没有吃饱,因为我时时都在瞄着其他人有什么需要,必须要做出个主人的样子来,照顾到全桌人,并且我决定在就餐中途就悄悄去买单,弥补我刚才的糟糕表现。
可是事实证明我真的很笨,就在我悄悄站起来想买单的时候,表弟媳叫住了我,说她已经在手机上直接买过单了。
她怎么这么厉害,不用问就看出了我的意图?果真善解人意。可是,这一来我就显得更拉了。我尴尬了一下,只好在她的晏晏笑语中又重新坐了下来。
唉,我以前真应该多走走亲戚、与人交往,要是多一点这方面的锻炼,也不会显得这么进退失据。
其实还是因为我肚里墨水没人家多,人家腹有诗书,行动处便见学问。
回去的路上我还出了个更大的洋相,走着走着,我穿的凉拖鞋居然在这时候背叛了我——鞋底掉了,把我尴尬得,恨不得找地缝钻下去,幸好当时只有表妹和我走在一起。
表妹也是个很优秀的女孩,身材相貌比表弟媳还亮眼,言谈举止活泼明快。看见我鞋坏了,表妹毫无嘲笑之意,而是体贴地安慰说她以前也出过这样的状况,然后帮我出主意想办法,言谈间让人如沐春风。
通常朋友亲人之间,看见有人出了洋相,总会有点善意的玩笑,虽然有时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玩笑的,表妹是看出了我不欲人知的尴尬,不动声色地帮我解了围。
虽然都是小事,可是人家都那么有气度修养,我却好象动一动都会出错,完全被他们比下去了。之前听他们电话里讲乡音的时候,我还觉得人家是土包子,现在看看,到底是谁土!
时间改变了一切,姑妈一家从最初的艰难困苦走到现在满门书香,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兴旺了。我还不爱走亲戚,真应该多走走,提高一下自己的水平,否则都不知亲人之中人才济济,而自己又有多逊。
其实过去我们老家的亲戚,以及我认识的很多农村人,虽然没读什么书,但都很纯朴,有的老人读过四书五经,平时是种地的农民,闲暇时还会作诗呢!而且村里是有规矩的,族里也有祖训,有的农村人比城里人更懂规矩明事理、更有人情味,我都没学到人家半点好处。
现在老家经济发展起来了,很多孩子都有机会到外地读大学了,将来表妹表弟媳这样高素质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回来反哺自己的家乡,真让人高兴,与老人们来个中西结合,家乡发展就更好了。
现在是我们落伍了,以后得和老家多走动走动,也沾点灵气,沾点旺气,没准我们的下一代,也出一个大学老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