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我自己的生气事件(具体请看上一篇),我开始展开自我反思和自我分析,我想从我的生气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而可以推论出某些人的愤怒情绪产生原因,当然最终目标就是能够达到自我情绪管理的目的。
我愤怒时的点主要爆发于与闺女的沟通和与老公的沟通中,那么我们沟通的问题是什么呢?在果壳网的文章“明明努力“好好说”,为何有沟没有通?”中,说道派根据沟通分析学派的看法,每个人都有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P)又可以分成两种:批判型父母(CP,Critical Parents)与养育型父母(NP,Nurture Parents)。儿童自我状态又可以分成自由型儿童(FC,Free Child)跟顺应型儿童(AC,Adapted Child)。每个人都会在这三种状态中变换,只不过某一种状态占得多些,某一种少些罢了。根据沟通分析学派的看法,我们的沟通模式可以分为三种──互补沟通、交错沟通、暧昧沟通。互补沟通是能够顺利进行的好沟通方式,交错沟通往往容易产生争执,而暧昧沟通则是言不由衷无效的沟通。
那么还是回到我自己的例子里,我跟闺女之间就是暧昧沟通,对于我希望发现眼罩丢失事件真相的沟通没有半点效果,我其实是想站在父母的状态上对多多说的,你不应该把我的眼罩藏起来,这让我很生气(虚线部分),可是我却尽量在理智的角度上问她我的眼罩为什么会在她的玩具箱里,这是我装作成人自我状态。多多也没有真实的表达,因为她怕我批评她的调皮行为。
而我跟我老公的沟通则犯了交错沟通的错误,引起更加引起了我的愤怒情绪,我处于成人自我状态,寻求一起讨论进而解决眼罩丢失问题,但是老公处于父母自我状态,而且是批判型父母型状态,我俩的沟通状态是交错的,因此谈不拢也就讲得通了。此刻其实我们还有机会补救,那就是我们更换我们的自我状态,将沟通变成平行的,例如我转变到儿童状态(红线),顺势撒撒娇,将自己的真是情绪表达出来,或者老公转变到成人状态(红线)帮我理性的分析一下丢失原因,我们的沟通都不至于变成争执。
另外呢,有经验表明在睡眠不足时,一个人可能会表现出易怒和焦虑不安,而我愤怒正好就是我很困打算要睡觉的时候,所以这也可能是我生气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越困倦,她产生的反事实思维就越多。这里说一下“反事实思维”,就是跟实际情况相反的情况的想象,反事实条件句(counterfactualconditionals) 形式是:“如果……,那么……”,放到我自己身上就是,如果草肥墩不是批评我而是帮我找办法我就不会那么生气了,如果多多承认是她把我眼罩藏起来我就不会对她吼了。通俗点说就是脑补。但是因为人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反事实思维通常不会用到自己身上,我不会想“如果我找不到眼罩我就再拿出一个备用的就好了”。而因为困倦导致的这种反事实思维越来越多,我当然就会越来越生气啦!
参考文献:
别惹我生气,我困着呢!——果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