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之那拉提大草原

        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我对草原最初的印象。后来又学了老舍笔下的草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溢于言表。蓝天白云,蓝天下便是一望无际的碧毯。小丘的线条是那样柔美,就像用水墨画勾勒出来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空气是那样的清新,让人既想高歌一曲,又想低吟浅唱。哦,草原便是我心中最向往的地方。

      我们第三天的行程便是去那拉提大草原。它地处天山腹地,伊犁河谷东端,三面环山,东南接那拉提高岭,西北沿巩乃斯河上游谷地断落,地势大面积倾斜,平均海拔1800米,独有的河谷地貌造就了温带山地河谷草原景观。

      这里是哈萨克族聚居地,保留着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如纳吾热孜节时,人们会载歌载舞,举行恰秀、赛马、刁羊、姑娘追等民俗活动。哈萨克族传统毡房点缀在草原上,是独特的建筑景观。此外,游客还可以品尝到那拉提特色美食,如手抓肉、奶茶、纳吾热孜粥等。

        导游告诉我们这个地方之所以称为那拉提,这是蒙古族成吉思汗当年走过这个地方,觉得这是一块儿神赐予的地方,是最早能见到阳光的地方,那拉奇的意思就是最早看见太阳,看到光明的地方。

        我们坐着大巴一直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才看到我们的游览地方,在行走的过程中,两边的景色便是无比的美丽,大片大片的绿地,可惜我们跟着旅游团无法停下脚步。一直走到第三站,我们才停止,这儿是空中花园,我们沿着长长的栈道随着游人边走边看景色,那拉提的美,是天地泼墨的大写意,也是草木含情的工笔画。

          因为我们要赶时间,所以去的比较早。晨光刚吻上山脊时,草原还浸在薄雾里。淡乳色的纱幔漫过起伏的草坡,像哈萨克牧人的梦还没醒透。牛羊在雾中若隐若现,蹄子踏过带露的草叶,溅起细碎的银辉。等太阳再爬高些,雾霭倏地散开,漫山遍野的绿便炸开了——不是单调的绿,是浅绿、深绿、墨绿、鹅黄掺着的绿,草甸像被巨人铺展的锦缎,从脚下一直铺到天边,又顺着山势折成温柔的褶皱,每道褶皱里都藏着惊喜:一丛丛野罂粟举着艳红的火苗,金雀花缀满细碎的阳光,不知名的蓝紫色小花织成星星点点的网,风过时,花海便跟着起伏,香到人心里。

      往高处走,“空中草原”便在眼前铺展开。这里的草更软,像厚厚的天鹅绒,踩上去能陷进半只脚。远处的天山雪峰顶着白帽,雪水顺着沟壑织成银链,跌落在岩石上,叮咚声在山谷里荡开。牛羊散在草原上,像撒落的珍珠,哈萨克牧人的毡房冒着袅袅炊烟,奶茶的香气混着青草味飘过来,偶尔传来几声牧歌,调子又高又亮,惊起几只百灵鸟,扑棱棱掠过花海,翅膀上都沾着光。

        我在草原上尝试了骑马,其实我是特别不敢骑。但是禁不住好友们的劝说,心想来到草原不骑马是不是有点可惜了?那我就去尝试一下吧,骑到马上才感觉到。哪里有我们所说的策马扬鞭,驰骋万里,而是难受的不得了。颠的我呀屁股生疼,腰都快断了。跑在回程的途中,我终于找到了骑马的方法,跟随着马上下有节奏的走 才略微体会到骑马的乐趣。

        我们在大草原上尽情的欢歌,尽情的奔跑,尽情的拍照,远处的天山,近处的小丘都为我们欢呼。风里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空气里的花香与安宁——这时候才懂,为什么牧民说“那拉提”是“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这里的每一缕光、每一片绿、每一声风语,都盛着天地最慷慨的温柔。

      随后,我们又来到那拉提草原的网红打卡地小桥。那只是用木头搭建的一座小桥,桥下边是潺潺的溪水。最为有趣的是桥两边有两颗高大的松柏树,向桥中央倾斜,这可能就是成为网红打卡地的原因。

        可惜我们在草原上只玩了两个小时,便到时间了。还有很多很美的地方,我们都没去,但是这两个多小时足够了。让我看到了草原,草原的辽阔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