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有感悟的古典老师的一句话是:阅读收益=阅读速度*提效率*复用频次
阅读不是啃掉一本书,刷认知获得爽感,而是尽可能榨取书里的营养,获得对当下你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最能帮得到、用得上的内容,而反复阅读才能汲取出更加丰富全面的营养。
阅读不是用眼睛读过就算完成,而是沉淀在你的感悟和体验中,再用文字的形式呈现。
写作不是找题目、搜爆点、追热点,而是从阅读中发现热情,让热情转化为一张张卡片。
写作的初始不是模板式的完形填空,而是乐高式的积累最小的知识单元。
写作不需要辞藻多华丽、笔下生出花,而是考验稳定的输出能力、独到的眼光和见解、见微知著、由浅入深、有条有理。
我过去踩得坑:
*过去我没有发现的写作的重要,以为写作的功能只在于梳理思路,所以过去的写作只是给自己,只是郁闷迷茫时候的情绪出口,写出来的是一些碎碎念、流水账。
*写是写,读是读,没有读写结合。
过去的阅读停留在划线和摘抄金句,做了很多的的文章精华摘抄,也试着加上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可是发现笔记本越积越多,读过的书只是沉睡在了笔记本里,读了用不上,想用又找不到,不知道应该怎么整理优化。
只能放着继续装睡,过一段时间鼓起勇气打开一看,大多数的笔记竟然一点儿印象都没有,笔记是笔记,我是我,我俩谁都不认识谁。
*过去只找畅销书读,
别人觉得好总该不会是一本烂书吧,
以刷认知作为爽感的阅读,很难有效率的提高、复用的价值和长期价值
我以后可以更好的方式是:
选书更好的方式:
*有些难度而实用的,太陌生的领域,应用面过远,略超出自己舒适边界和舒适度的书,可能更好。
*可复用的。就是古典老师所说的底层逻辑的书。选一经典保罗人生万象,读透了,人性是不变的,种种万象都可换着法儿而解读。
写作更好的方式:
用知识卡片的方式写作,就像把书里散落四处的原材料,归集到自己的思考体系的“加工厂”里,加工成结实耐用的砖块,下一步才是修建墙体、楼层,最后搭建起知识的大厦。
因为砖块可以自由拼装,用逻辑主线,排列组合、填充内容的制作工艺,黏合成一篇篇文章。
阅读的更好方式:无卡片不阅读,既然已经找到了趁手好用的工具,就不断打磨工具,让他更好的加深理解、加固记忆、服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