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炊烟袅袅,那是家的味道,是烟火人间最温柔的牵挂。它们以最简单的方式,勾画着世间最美的画卷。
陪伴家人进餐,与家人一起做饭,都是世间最美的陪伴。
继《我能点菜吗?》之后,老情人与小情人开启了较量式的点菜模式:“我要吃炒鱼片。”“我要吃豆腐包子。”“我要啤酒鸭。”“我想吃火锅了,羊肉火锅。”“我要吃肥肠鱼,肥肠鸡也行。”……
一串串菜名报出来,我还能怎么办?一样一样排队候着呗。
小子说,“听说鱼片可以炒着吃,什么时候也做给我尝尝呗。”我看看先生,跟儿子说,年底了,你爸爸很忙,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回来炒鱼片。
小子表示理解,好吧,那就等老爸有时间再说。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菜市场买了鱼片回来,而后发消息给先生,“我买了鱼片回来,中午有时间回来炒没?”
我想着,如果先生没时间,我得准备其他菜,再者,就算先生中午没有时间,可以晚上回来炒。
先生的消息很快回了过来,“可以的,你把配菜准备好。”
于是,小子心心念念的炒鱼片端上了桌,小子尝过后,一脸陶醉,而后又开始淘了,“这么好吃的东西,居然这么久才做给我吃,我可不可以提出抗议?”
先生问他想要怎么抗议?不吃饭么?
“不吃饭?那是抗议吗?那是犯傻,好不好?”小子理直气壮。
我好奇了,“你想干嘛?”
“好久没吃妈妈包的豆腐包子了,实在是想得紧,好不好嘛?”
话说到这份上,我还能怎么办?家有小馋猫,只能是想办法满足他喽。
豆腐包子,又叫酿豆腐,制作方法跟饺子的制作极为相似,都是将肉填充在小麦或豆制品制成的皮里。因此,有传说这道菜源于北方的饺子。
客家人从北方一路往南迁,他们习惯了北方的饮食,来到南方以后,没有小麦制成的面粉包饺子,他们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旱地种植较多的黄豆来磨制成豆腐,以猪肉和蔬菜等混合制成馅料,以豆腐作面皮,把肉馅嵌入豆腐中,即形成“酿豆腐”。
酿豆腐制成后再蒸熟,以这种食用方法来代替吃饺子,用酿豆腐寄托对北方饺子、中原文化的感情。
酿豆腐是否真的源于北方的饺子,这一点,我们无从考证,但其形成于客家山区,我想,与客家人艰苦的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时,客家人因生活在山区,条件艰苦,猪肉不多,但是,在招待客人时,又想要饭菜漂亮,所以把肉酿在豆腐中,这样一来,餐桌上看起来便更丰盛,而且风味独特。
这道菜制作方法有点麻烦,先将豆腐将成合适规格的豆腐块,再煎成二面黄,等待豆腐冷却的过程中准备好馅料。
将煎好的豆腐侧面划一道口子,再将馅料灌进去,或蒸熟直接食用,或者加适量水焖煮,再调味起锅。
经过一下午的忙碌,一盘豆腐包子端上桌,小子一看,“哇,终于有豆腐包子吃了!”先生赶紧补充,“这么好的菜,必须配一瓶红酒才行。”
就这样,三个人举杯,为这美好的小日子!
2024年齐帆齐商学院年度特训营 第(321)篇 1102字,累计37135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