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散文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具备复杂情感的鉴别能力,借助这一个工具不仅可以让我们发现人与人、事物与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对人、事、物有多维度探索的意识,而且可以帮助我们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表现出事物最真实的一面,是人性深层的内涵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本质的哲理底蕴。
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能被当作写父子之情典范,不在于他写父子情有多真,多么感人,而在于他写了疏离的父子关系,呈现出真实的情感状态,这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大多数人写父子、父女关系是放在父亲严厉、严肃和不善表达爱意的外在形象与他在生活中小心翼翼流露出的爱两者对比中表现出至纯至真的父子、父女情。但是朱自清凭借复杂的情感意识从另一个方面重新思考父子关系,他不仅道出自己与父亲存在至疏的关系,并留意到父亲的不堪的一面,父亲在面对家变时候心里的脆弱与不得不面对儿子时,他表现出一个坚强具有威严的传统父亲形象,“我”看出了父亲的脆弱与不堪而流泪。这就是新与旧的冲突,“我”的视角存在就是为了突破传统的父亲形象,“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父亲,因而“我”的这种观念突破的抗争必然会给我带来“明白”的痛苦。朱自清瓦解了传统的观念,以一种新的视角去看父亲,从而为父亲这一形象添加了不同的标签,他不再是父权社会中威严、神圣、不容侵犯的存在,瓦解了传统的秩序。这种新的出现是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我”的成长。
2、状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言情,但状物是一种曲折的达情方式。
好的文章善于从普通的日常事物中,传达出一种纯洁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是单纯的感性,自我与事物的联系的有感而发,也可以是感性与理性的交织,其背后是关于人与事物之间本质关系的探求,维度更高一层次。比如汪曾祺写的食物是平民的,其语言是不华丽而平实的,整体的文风是从容而平淡的,其语言背后是平民的生活与可怜,是他将人与物连起来的结果,也是他对于平民的特殊情感的表现。他的对普通人民的情感孕育了朴实无华,纯真的散文情境,他的语言自然也就是朴实、无任何修饰的,这语言与散文意象、散文情境都是如出一辙的,紧贴着人。
食物看似是非常日常化的东西,但它也分阶级,也分身份,也分环境。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吃不到的在富人生活里天天存在。
这种曲折就在于读者的理解与作者的安排,读者能否真正理解作者的用意?这种深层次的关系作者如何表现?
3、如何达到这种曲折的效果?
从沈从文的写作观中寻求答案:要紧贴着人物来写——作者的心和笔都要贴着人物来写,以人物为主导,作者的议论抒情都是贴着人物的否则就会泛、空、故弄玄虚,没有实质感,语言就是贴近人物生活的(写农民,叙述语言接近农民;写市民,亦如此)正如第2小点谈到的汪曾祺的语言。
当看到一个物体不自觉地想到了其背后的人或者一群人,就是复杂感情发挥的作用,也是达到曲折效果的最好的工具。
4、这种复杂情感是来源于不同的、多样的生活经历与体验中获取的能力,所以对于日常生活的积累很重要,复杂情感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获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