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多的家庭错在哪里?
穷人家的孩子数量普遍会偏多,错了吗?
或者说“孩子多”与“穷”有必然联系吗?
有一个观点就是:假设总资源是有限的,当享用该资源的人数变多时,分到每个人身上的资源自然就会变少了;
也就是说:“质”和“量”两者不可兼得,或者说很难兼得;
我们也不能说:大家庭的孩子就一定会比小家庭的孩子差很多,相反,也有一些实验证明,相比那些小家庭而言,人口多的大家庭反而会接受更多教育;
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再次说明了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造成的;
2、“事情”本身是一个中性词,抛开它,有好坏对错区分吗?
其实,我们对任何一件事情的看法都是基于人的主观认知,也就是说,事情本身并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是人们对它的思考和看法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举例:买学区房,就一定是好事吗?
答案是不一定;或许家长考虑的是孩子以后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但是对于孩子本身来说,却不一定,尤其是那些不想换学校的孩子来说,这甚至是一种灾难;
再举例:你讨厌的某个人,是不是会有其他人喜欢ta呢?
这又是为什么呢?明明在你看来,某个人浑身上下都是毛病,但是却偏偏有些人很喜欢ta;你是否会感到很奇怪?
然而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的“主观看法”在发挥作用;
再举例:你对“销售”一词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
是西装革履、梳着油光锃亮的头发挨家挨户敲门推销的人?还是有着高级营销逻辑、懂人心的老板?
“销售”本身并没有过多含义,只是因为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把原本的一个中性词加入自己的思考,变成一个固有的观念甚至偏见;
如何解决?
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认知,增加自己的见世面,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思辨,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或许我们就不会“偏执”了,也会越来越趋于“中性”的考虑了。
还是那句话:想是问题,做是答案,行动才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