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引起质变,是一句老话了。人们常常说,也早已习以为常,却常常忽视了其揭示的一个重要的思维方法,在我看来是一个魔法。我们不妨仔细思索一下,在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量,在将数量累积到临界量之上时,质变就发生了,这个质变的过程可以称作“涌现”。
涌现的经典定义为:在复杂系统内,不同元素的连接,产生了“整体 (远大于)>> 局部之简单叠加”的现象。氨基酸是涌现, DNA 是涌现, 原核/真核细胞是涌现,大脑是涌现,部落/城邦/国家都是涌现。涌现的概念最初来自于科学家对蚂蚁、蜜蜂行为的观察。
一个重达五十磅的蜂巢机构,是从蜜蜂的个体部分涌现出来的。蜂巢拥有大量其任何组成部分所没有的东西。一个斑点大的蜜蜂大脑,只有六天记忆,而作为整体的蜂巢所拥有的记忆时间是三个月,是一只蜜蜂平均寿命的两倍。
从一个定居点搬到另一个定居点的蚁群,会展示出应急控制下的“卡夫卡噩梦”效应。你会看到:当一群蚂蚁用嘴拖着卵、幼虫和蛹把营西去的时候,另一群热忱的蚂蚁却在以同样的速度拖携家当掉头东行,还有一些蚂蚁,也许是意识到了信号的混乱和冲突,正空着手一会向东一会向西的乱跑。不过,尽管如此,整个蚁群还是成功地转移了。在没有上级做出任何明确决策的情况下,蚁群选定一个新的地点,发出信号让工蚁开始建巢,然后就开始进行自我管理。
蚂蚁和蜜蜂的“蜂群思维”神奇之处在于,没有一只蜜蜂和蚂蚁在控制它。但是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只从大量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来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只需要增加虫子的数量,使大量的虫子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阶段,当复杂度达到一定程度,涌现就会发生。
蜜蜂和蚂蚁这样的集群是否让你想到了人类社会,尤其是人类社会的经济体呢?只要保障和加大个体之间的充分交流,社会就可能达致远高于个体的文明。
同理,考虑下人工智能,即使其个体智能仅有蚂蚁和蜜蜂的程度,只要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并且使其相互交流,就必然形成相当的智能集群。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路线也正在此,现在路上跑的无人车越来越多,无人驾驶遇到的复杂路况越来越多,技术成熟的质变迟早会来临。万物皆可联,万物皆应联,其价值即在于期待涌现的发生。
如果我们以“涌现”的思维来指导自己的人生,我们就应该让自己不断地去联结新的知识,新的人,去沟通交流信息,只有随着我们的认知数量迅速增加,甚至是以指数形式增加后,我们的大脑才可能涌现出更多的智慧。数量就是质量,更多导致不同。全面发展各个维度上的数量,重点追随数量增速最快的维度,超乎想象的好结果会自然发生。
巴菲特被称为行走的书架,这说明他一直在积累知识和信息的数量。同时,巴菲特并没有单打独斗,他广泛的资源人脉是其他投资人不具备的,巴菲特还通过每年上万人的股东大会宣传自己,也不要忘记了巴菲特每年的竞拍午餐,相当于每年与某行业内最顶尖的人联结。
如果什么是值得信仰的,那么涌现的概念即是其中之一。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系统所含的数量越繁多,种类越丰富,涌现的概率就越大。你能从一滴水中猜到大海的属性吗?你能从一滴水的柔软中猜到莫斯肯大漩涡的恐怖和壮观吗?不要再妄自菲薄自己的大脑了,主动去联结更繁多的知识和信息,好事自然会发生,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