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纪录片《零零后》里的一个小主人公池亦阳的故事。
记者从池亦阳五岁读幼儿园起,就开始跟拍,历时12年,记录了一个小男孩长大成人的教育经历。
五岁的池亦阳,在刚进幼儿园的时候,给人的印象是脾气暴躁,满身戾气,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凭着他高个头、结实的身板,他把幼儿园的小朋友欺负了个遍。是幼儿园里最让老师头痛的孩子,也是其他家长集体要求幼儿园要把他赶走的问题孩子。
可人生有的时候能发生转变,就是因为遇对了人,恰巧在合适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那些人,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可以引领我们走出泥泞,遇到最好的自己。
幼儿园的大李老师,就在池亦阳生命中的贵人。就像《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校长。
大李老师教池亦阳知对错,对他的不良行为不纵容,不妥协。
有一次,池亦阳抢了其他小朋友的棍子,还打小朋友。其他的老师上前去夺他的棍子,池亦阳连老师也打。大李老师上前去,先是控制住了池亦阳,然后就严肃地告诉他:“抢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打人更不对。这个世界上,用暴力去制服别人的人,是最没出息的人。我相信你不会用暴力。”
在大李老师的安抚下,池亦阳渐渐地平静了下来。他把棍子还给了小伙伴,但他的心里还是不服气,他不甘心地冲小伙伴喊:“总有一天,我会抢回来的。”
大李老师没有过多地纠缠于这件事,她处理问题的原则一般都是基于当下,解决实际的问题。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改变,不是一时一刻的事。
大李老师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非常注重孩子的感受。她一般的“套路”都是先确认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平静下来,再来解决问题。
有一次踢足球,池亦阳的手碰到了球,老师就判他犯规。没想到池亦阳不服,大哭起来。大李老师没有训斥他,而是跟他同理,说:“我知道你很伤心,但你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池亦阳不听,他大喊者:“混蛋,我走了。”
有一次,池亦阳因为踩同学的凳子,又打人,还不服从老师管教,老师就把他带离教室,不允许他参加班上的活动。池亦阳哭得很伤心,他对大李老师说他以后不踩了。但大李老师认为,每个人犯错都必须要付出代价,不是一句“下次不会了”就可以简单过去。
大李老师对他说:“我知道你很难受,外头那么好玩,因为你打了人就不能玩了。”大李老师把池亦阳带到她的办公室,池亦阳大哭着,在这里接受自己静坐四分钟的惩罚。
惩罚结束后,池亦阳来到外面的一个土沟上,他在那里给自己搭了一张床,然后躺在上面,望着天空,小小的脑袋不知道在想什么。
由于池亦阳喜欢欺负别的小朋友,其他的家长很不满意,他们联合起来要求幼儿园赶走池亦阳,还孩子们一个安全的环境。
大李老师对家长们说的一番话,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教育者对待教育的态度。
大李老师说:“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到这个幼儿园的孩子。池亦阳身上是有很多问题,但他给其他的小伙伴树立了男孩子的榜样。做教育,就是要帮孩子建构人格。我们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被欺负后,认为他是最弱的。老师的目的,就是让别的小朋友看到,霸凌别人,终将会付出后果。”
老师的回答引起了家长们的思考,这件事也就此作罢。
一年后,池亦阳变得懂事了很多,男孩子们都喜欢和他玩。
有一次,两个孩子发生争执,要打起来了。池亦阳看见了,立马跑过去,挡在他们中间。他先问明原因,然后他让两个孩子相互道歉,他对他们说:“要真诚地道歉。”他说话的模样,像极了教育他的大李老师。
进入小学,又是一个新环境。对于小学,长大后的池亦阳评价说,那是他经历过的最艰难的一个时期。因为池亦阳不爱学习,成绩很差,经常受到老师的“重点关照”。
打击受多了,池亦阳就开始变得怀疑自己,怀疑人生了。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再也没有什么希望了,这个世界也没有需要他的地方。
小小的他过得非常地痛苦,每天昏昏沉沉,他厌恶学习,痛恨考试。
他的父母也为此犯愁,他们知道池亦阳的学习压力大,从没有逼迫他。他们并不看重成绩,只是担心他对未来失去希望。
这是一个非常开明的父母,孩子的学习不好,他们并不担心。池亦阳的母亲说:“多给他机会,让他去体验,让他自己选择。”他们认为,孩子即使学习不好,也会有别的路可以走。但即使这样,他们也并没有因此放弃让孩子学习。
就这样,池亦阳在痛苦,迷茫,自我怀疑中度过了小学时光。
初中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池亦阳接触到了橄榄球,他非常喜欢这种高强度的竞技运动,在这里,池亦洋找到了自信。
他的父母也非常支持他学习橄榄球,甚至想送他去国外学习,可惜因为池亦阳的成绩太差,出国申请没有通过。
池亦阳就继续在国内接受橄榄球的训练。15岁的他,经常一个人坐高铁去各个城市比赛。命运总是额外眷顾努力的人。池亦阳被中国橄榄球队主教练看中,教练很欣赏这个年龄小、坚强独立、有天赋的孩子。
有一次,教练派池亦阳去参加一场与国外球队的比赛。在哈尔滨进行封闭训练时,池亦阳被撞得鼻血横流,他也一声不吭。他梦想他们队能取得一个好成绩。但这次比赛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是池亦阳也没有太失落,因为现在的他,对自己有了一个很清楚的认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在池亦阳和家人的不断努力下,他终于收到了盼望许久的国外录取通知书。16岁的他,独自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求学路。他一个人坐飞机飞往国外,他的梦想是能打入美国职业联盟,然后再回国推广橄榄球。
看着这个独立坚强的少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这是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没有一帆风顺,也不是事事如意。但他有幸遇到了一个懂教育的好老师,和无条件爱他、支持他的父母。科学的教育,无条件的爱,这是每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土壤,也是阳光、是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