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小妞跑邻居小姐姐家玩,回来的时候见我没有在楼下等她,趴在楼梯中间哼哼,叫我过去。
我确实一边看书,一边记挂着她,看时间差不多了让先生去找她,先生下楼一看,小妞刚好回来。我想着楼梯灯还没开,就去开灯,把小妞抱了上楼,小丫头有恃无恐,发脾气用脚蹬了我。我脾气也上来了(总结一点,在疲惫的时候容易发脾气)。把她放床上,来到书桌前。继续写简书。一看标题《面对孩子的哭闹威胁,如何坚持自己的要求》,一丝挫败感升起,我这个时候自己都控制不住情绪了,写出来也不像啊!书中的方法我也没力气用了,于是把标题删了!
小妞不依不饶,跑我身边哼哼。她若是说出她对我的不满,和我对怼一下,情绪发出来还好一些。但似乎是遗传,我和先生都是闷不做声型,看到小妞的样子,仿佛看到我小时候的样子,也能体会到当时我父母的心情了。恼火,心像猫抓,恨不得找个清净地待着,不要听这魔音穿耳。于是我对小妞说:“你可不可以去你爸爸那儿哼哼,我现在也很生气,也想有个人来哄哄我。”
先生正在看《声临其境》,叫小妞过去一起看,小妞说:我才不要看。继续贴着我,跟我挤一个板凳。我想起“格物致知”,就捂着脸闭着眼睛观察此刻的身体感受。看看是哪里不舒服。观察了一会,小妞的哼哼声也小了许多。我的能量也恢复了一些。转身抱着小妞,开始现学现用:“妈妈现在写作文,写完了之后我们下楼洗澡,10点之前如果还有时间,就给你讲故事,好吗?”小妞听后说好。所以就出现了昨天那么短小精悍的“概念”文章。
育儿之前先育己。否则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