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9晴朗 周五 每日一字
今日解字——鼠(shǔ)
老鼠的“鼠”字,从甲骨文来看,就像一只老鼠在啃稻壳或吃粮食,也可能是在打洞,老鼠身上还有一些小点。
到了金文和小篆时,突出了头部和牙齿部分,因为老鼠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停地在啃东西,所以它叫啮齿动物。老鼠的牙齿不停生长,每天就得不停地啃硬东西用于磨牙齿。于是“鼠”字到了小篆的时候,就特别强调了它头部的牙齿。
老鼠主要是靠偷吃粮食生存。它把粮食里面的精华部分吃掉,把外面的壳剩下,像我们用石臼脱稻壳一样,最后就剩下一个个空壳子,隶书和楷书的时候,就把“鼠”字上面变成了石臼的“臼”,石臼是专门用于去稻壳的;下面部分,左边仍旧是它的四个爪子。老鼠找东西时经常是蹲着,两个后爪在下面,两个前爪在上面到处张望,画出了老鼠蹲着时四个爪子的样子;右边一长长的竖弯勾,既代表老鼠的整个身子,也代表了它的长尾巴。现在的“鼠”字,尽管楷化了,但还是很像一只蹲坐着的老鼠的样子。
今日解字——鹿(lù)
“鹿”字,古人画的是梅花鹿。
甲骨文的“鹿”字,画得有头和鹿角,角是枝枝杈杈的样子,也有身子、四条腿和小尾巴。在石文、小篆时都变化不大。隶书时逐渐演变成了上面一点一横一撇,就像今天简化字的“厂或广”,其实仍旧是指鹿的头部;中间部分是鹿的身子部分;下面是鹿的四条腿,四条腿一直画得很像个“比”字,楷化时就写成了今天比赛的“比”。
“鹿”字下面变成“比”字,也有文化意义在里面,古人打猎多追逐梅花鹿,人们骑马追赶梅花鹿,有比赛的意思。鹿字的演变过程中掺杂着后人书写时融入的文化概念,或是一种暗示、或是一种文化心理等。
今日解字——虫(chóng)
“虫”字是一条类似于蛇的形象,或蚯蚓、蛆虫这一类的长虫。总之它们的特点是一样的,都是长条无足,在地上扭动的爬行。
甲骨文的“虫”字,上面有一个头,下面有一弯曲的身子,长长的一条。有的专家认为这就是一条长虫,蛇的俗名就叫长虫,也有人反对这种说法。
关于“虫”字,后来有两种写法。一种就是现在的“虫”字,把上面整个头部和身子弯曲的部分变成了一个“中”字。“中”的意思,是说明整个身体部分是可以弯曲的,此外“中”和“虫”古音相近,有表音的作用。这种“虫”字的写法代表了所有的爬行类动物。另一个写法是“蟲”,表示其他的虫,比方说蛆虫这种很多在一起结群的虫,就往往写成三个虫字的“蟲”表示其具有结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