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风——鄘风——墙有茨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茨(cí):植物名,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刺。
埽(sǎo):同‘’扫‘’。
中冓(gòu):内室,宫中龌龊之事。
道:说。
所:若。
襄:除去,扫除。
详:借作“扬”,传扬。
束:捆走。这里是打扫干净的意思。
.读:宣扬。
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如何扫不掉。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没法说出口。如果真要说出来,那话就难听死啦。
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如何除不掉。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没法详细说。如果真要说详细,那话说来可长啦。
墙上长满了蒺藜,没有办法打捆走。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不能对人说。如果真的传开来,简直就是羞辱啊。
关于本篇,网上的主流解释是《毛诗序》谓“《墙有茨》,卫人刺其上,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什么意思呢,又是写卫宣姜的。因为惠公即位时年幼,齐国人为了巩固惠公君位,保持齐、卫之间亲密的婚姻关系,便强迫昭伯与后母乱伦。尽管这是受外力胁迫促成的,但究竟是下辈与上辈淫乱,是最不齿于人的丑闻,确如朱熹所言“其污甚矣”。卫国人民对这种败坏人伦的秽行,当然深恶痛绝,特作此诗以“疾之”。如果史实真如此,那么我们不得不去同情宣姜之遭遇,那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支持她活下去。
其实我本人是非常不想听到这样的解释的,因为前几篇写卫宣姜之遭遇已经让我心生同情,而我一直以为,人之苦终有尽头,上天也不能可一个人祸害吧,可是,事实又在一次颠覆我的认知,不禁想问,地狱究竟有几层?
土墙的边上长满了蒺藜,(蒺藜是什么东西呢,那是一种植物,其果实很小,有刺包裹。我认为应该是苍耳之类的东西)因为其生长茂密而繁多,所以不好去除也不好打扫,破坏了墙体的同时,也让土墙更加丑陋,这里用来起兴,引出下面的“中冓之言”,何为中冓之言,我认为应该是宫闱之事,也就是宫中之事,而联系后文,不可道,不可详,不可读,就不难推测出是坏事而非好事,所以才什么有丑、长、辱之说。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此事在于卫国已是人人尽知,可是诗人却是欲说还拒,更加坐实了事件本身,留人以遐想。
其实,我更愿意以宣姜教子有方为根,去考虑本篇。宣姜对其子卫文公的教育可以说是非常的成功,最后卫文公将名存亡的卫国复兴,有一半的功劳应该是卫宣姜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本篇其本意是刺卫宣姜的,那么为什么会被收入诗经,卫惠公及卫文公时代都没有收录进卫诗的可能。从这点上来看,此诗本意可能另有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