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很多社交方面的东西,这在我的青春生活当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空间。但这并不代表我是一个非常外向的人,相反,在一些陌生人眼里,我比较内向,比较恐惧社交活动。
当然了,除了社交这方面青春这段时间还是有很多其他有趣的故事。在这里,我最想谈的是我心态和对生活方式的转变。青春期绝对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起码在我看来是这样的。许多你在这时候所做出的决定,会大大的影响到你的未来。所以在我青春期成长的这段时间,我思考了非常多的问题,想了很多关于未来的事情。
自从那次骨折之后,我的脾气其实是有些无法控制,也许是压抑了很久的缘故。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导致我与家庭的矛盾越来越严重。那个时候每天上学的动力就是,我能离开家里,可以有那么几个小时活在一个我的世界里。后面经过自我、父母的调整,这个矛盾算是解开了,相比于真正的青春叛逆而言,我是安分的。我很乐于与我的父母交谈,告诉他们一些八卦什么的(当然这是在家庭矛盾调解完之后才发生的事情)。
而我所谓的家庭矛盾其实就是在于表达,我经常会理解为他们对我的要求很高,搞得我压力很大。实则,我的父母对我并没有任何要求。他们是属于放养类父母,尊重的我选择。但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学历,让我倍感压力。
我有一种比较强烈的懒惰型胜负欲,我既想样样第一,又不想在那些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东西上耗费精力。我的父母都是妥妥的理科学霸,母亲在南京理工读完了研究生。这让我在脑子里生根了这样一个执念:学霸瞧不上学习成绩不好的,我父母也一定想看到的是一份学霸的试卷。就这样我给我自己摊上了一个不好的执念,以至于每次考得不是很好我就有种想死的念头。
渐渐的,这种执念转变成了一种叛逆。我认为生活中的长辈,每个人都在跟我做着对抗。每个人都会先问你:成绩怎么样啊?最近学习怎么样啊?我都会非常反感,即便是我的父母在餐桌上问:最近在学校怎么样啊?我的回答都有些不耐烦。也许是他们逐渐变老,我逐渐长大,两头的生活方式逐渐拉开距离。
那段时间我一直很心烦,便有了一种习惯:站在高处往下看。我家住在那种三十多层楼的公寓楼里,顶楼的天台是个公共空间,自打我有记忆以来,总有些留言蜚语说我们小区哪个楼又有哪个学生跳楼了什么的。也许早就在内心里扎根了这样一个念头,便每每不开心的时候会去到那个楼顶,站在边缘往下看。但也庆幸,我是个怕死的人,我不希望死的太过于痛苦,即便是自杀,也要选一个舒服的死法,没有痛苦的死法。“从楼顶跳下去,一定很疼吧。” 多谢了这个想法,我“再一次”的活了下去,这也养成了我的习惯。
但我站在高处的时候,观赏着这座城市的喧嚣与浮躁,享受着属于我自己的宁静。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这不是痛哭一场抑或是去听一首很有力量的歌曲能带来给我的。只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才能给我带来这种感受。
慢慢的,很多执念就被我留在了那个三十楼。但当这些执念被抛弃在了那个平台之后,我的脑子里空空的,好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推动我前进了。有些执念会对你的身心有害无益,而有些执念会促使你向前奔跑;而我,将所有统统的执念全部抛弃,要成为一个,毫无执念的人。
却成为了一个毫无动念的人。
好在,我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这便是我并没有那么容易抑郁的原因。我自己便是一个心理医生,但我发现我的心灵岛有那一块破损了,我会想方设法的补救,想方设法的找到根本原因。我也为这次的转变找到了解决方法,印象里那段时间最常说的是:我要去干什么什么、我要去哪里哪里。像王健林说的一样: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每当我觉得生活好像没有尽头,看不到目标的时候,我会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也许这个计划会在几年后,也许这个计划会在几个月后,也许这个机会会在明天,也许是下一分钟。
总而言之,我需要一个兔子。需要一个引领我走到兔子洞里的兔子,无所谓这个兔子洞后面是什么,我只要跟着他,享受坠落下兔子洞那一瞬间的惊喜与惊讶就好了,至于这个洞里是好是坏,不在我的计算范围里。若是坏的,那就在寻找下一只兔子,寻找下一个兔子洞;若是好的,那便多留一刻,直到它变得越来越二维,成为了我记忆中的照片时,我再去寻找下一个兔子洞。
喜欢史铁生的一句话:“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美好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好与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