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在吸收了《楚辞》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主要以民歌的形式展现,而民歌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歌曲,民歌来源于生活,汉乐府中《江南》和《陌上桑》都是西汉时期朴实和纯真的民间歌曲,生动活泼的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我们并不陌生,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个人感觉这首诗的画面感非常强,我们闭上眼睛,一副江南采莲的场景就会出现,温柔秀丽的采莲女,裹着轻纱在一望无际的的碧绿的荷叶间漫舞歌唱,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荷塘的小船上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真是一派秀丽的江南风光!尽管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这就是民歌直接来源于生活,让人有一种最贴切的感受吧。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我最喜欢《陌上桑》第一段,不是因为这首民歌第一段内容精彩,而是它体现了秦罗敷的温柔与平和之美。前面几句非常大气,名为罗敷的这个女孩也非常有自信感,虽然身为普通的农家女,没有华贵的服饰,但她的美丽和自信足以弥补这些形式不足。这首诗没有直接描述罗敷的美,而是通过路人的举止,“下担捋髭须,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罗敷的美自然呈现,使人坚信她非常美。
其实民间像罗敷这样的美女不胜枚举,就像诗的题目“陌上桑”美女就想象广漠的田陌间那些桑树一样美丽众多,但我想说的是罗敷之美在于安分与平和。古往今来,美女如云,凭借美色蛊惑人心,祸乱国家者多,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晋之骊姬。她们美若天仙,国色天香,妖媚动人,倾城倾国,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可谓是一代红颜祸水,深得君王的宠爱。一国之君为了她们无心朝政,甚至为她们做出危害江山社稷之事,她们真是美得“惊天动地”,祸国殃民。
但是罗敷不同,虽然很美,但没有以此作为资本好逸恶劳,而是晨起就开始采桑了,“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罗敷没有凭借美去诱惑别人更没有去伤害别人,路人对罗敷的美赞叹仰慕,官吏想要追求罗敷,罗敷是已婚女子(通过她的发型“头上倭堕髻”可知已经结婚)面对别人的追求,她恪守本份,没有非分之想,符合当时的农业伦理。其实她应该是一个好女,而不仅仅是美女,用美女去诠释她是不全面的。
在古代“美女”们因为美便有了更优的待遇,更好的前程“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但美而无智谋者也难以自保,一骑红尘妃子笑 ,虽然唐玄宗对杨贵妃宠爱有加,但铅华洗尽的杨贵妃最终难免一死,留给唐玄宗的是无尽的思念。
我在想“美”是一种视觉和心里的感受,虽然个人对美评价标准不尽相同,但大众眼里的美的标准莫衷一是,那就是传统的美,知性的美,平和之美,不只是貌美更是心灵之美。现代社会没有丑女,只要勤于修饰,个个都是貌美如花的美女,但要达到传统的美,名至实归的美,更应该有内涵。女孩子不仅应穿着打扮得体,让人感觉舒服,遵循基本的的社交礼仪,更应该重视气质和修养的提升,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一个有品位,内外兼修的好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