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大年初七看了《哪吒2》后,家里的两个孩子时不时就会拿出来讨论一下,甚至有些问题也让我找不到答案。
1.李靖是哪个朝代的?
哦,这个简单,是商朝的。
2.为什么只拍摄了陈塘关?商朝其他地方没有拍?
因为导演主要就是在说哪吒。问的烦了我直接来句这个我咋知道?你去问导演呗。
3.申公豹死了没?
没有,整个影片中都没说他死了,可能下一部就会出现申公豹。那他爹呢?他爹也没死,只是被无量仙翁给关起来了,死的是他弟弟。
4.敖丙几岁了?
三岁了。那他爹怎么长那么好看?他那几个叔怎么那么丑?因为龙生九子各不同。
5.飞天猪为啥在太乙真人面前是猪,哪吒面前是风火轮?但是为啥他俩坐着的时候飞天猪没有变成风火轮呢?
弟弟说因为那个时候哪吒也是在坐着,我在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
6.昨天接回来的路上,我只是多说了一句其实哪吒和敖丙不是朋友,因为封神榜中哪吒是把敖丙的龙筋给抽了的,敖丙是死了的。儿子说为啥他俩不能是朋友?封神榜不也是人编的吗?每个人的思想不是都可以不一样的吗?那为啥就不能是好朋友呢?
好家伙,这倒是把我问住了,我也在想为啥哪吒就不能和敖丙是好朋友呢?可能我们受到的最大的影响就是封神榜和哪吒闹海吧。因为在这两部剧中,哪吒的确是把龙王三太子打死了。如同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这个片段一样,在我们这代人的印象中,这才是正片,如今的《哪吒》这部电影就像翻拍一样,把我们二三十年来熟记于心的观念打破了。而在我儿子他的眼中,他没有看过封神榜,也没有看过动画片哪吒闹海,他觉得自己现在看的就是正片,就应该按照和敖丙成为朋友这个情节走。当然他也有辩证的去看问题,因为他认为既然都说这是一个神话故事,那么我怎样想都是没想错的。
究竟有没有道理呢?
对于我们来说,本质上这是一个神话故事,而且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神话故事固然可以有多种解读和想象,如同现在的《哪吒2》没有按照传统的情节走,李靖爱护自己的儿子,哪吒也没有和父亲反目成仇,也是受到了大家的认可。
我们这一代人,往往被传统的观念和故事所束缚,对于神话故事的解读也往往局限于已知的版本。然而,孩子却能够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想象这些故事,他们的思维更加开放和多元。或许,这正是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的地方。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对于神话故事等传统文化,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去理解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