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原来看这一类的书籍根本看不了多长时间就会不耐烦。但张老师这本书让我有看下去的欲望。
因为里面有很多接地气的文字吸引了我,比如——
“慢慢地,我发现,对于什么是好课,我的看法逐渐在改变。我不再把:好玩有趣,耐人寻味,行云流水,诗意盎然等等,当做好课的唯一标准,我产生了颠覆性的认知。
真:成了我对一节课真正值得学习的新标准——
学生是否真正在思考,真正在主动学习语文?
教师是否在真正教学深思考,教学生主动学习语文?
课堂是不是真的让每个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学语文?
精彩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还是教师唤醒学生,让每个学生真的走向了精彩?”
张老师说自己听课越多,对导师于永正先生的话越有了更多的体悟——
如果我再教小学语文,我会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不但多读,还得多背——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多背点经典诗文。因为我明白了,学语文靠的是“童子功”——12岁以前,是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这期间,人的记忆力最好而理解力弱,一定多背。兽穴如期小时候背熟的东西一般不会忘记,我会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养成读书读报和动笔写作的习惯。因为我明白了,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的习惯,学语文是个慢功,是一辈子的事情。人一生以读、写为伴,才会有成就。人生是花,语文是根,在我的引导下,每个学生的“根”会长得粗壮、有力。
张老师以上这段感悟既让我深以为然,也让我醍醐灌顶。也明确了自己以后的教学方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