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恒言·慎药》节选
药不当病服之,每未见害,所以言医易,而医者日益多。殊不知既不当病,便隐然受其累,病家不觉,医者亦不自省[1]。愚谓微病自可勿药有喜[2],重病则寒凉攻补,又不敢轻试。谚云:“不服药为中医”,于老年尤当。病有必欲服药者,和平之品甚多[1],尽可施治。俗见以为气血衰弱[2],攻与补皆必用人参。愚谓人参不过药中一味耳,非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者。且未必全利而无害,故可已即已。苟审病确切[3],必不可已,宁谓人参必戒用哉[4]?
【翻译】
不为治疗相应疾病而服用药物,往往看不到对身体的伤害,所以都说当医生很容易,因而医生也日益增多。殊不知,既然药物既然没有抵御病邪,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人体。对此,病人没察觉,医生也不自我省悟。在我认为,轻微的疾病自己就可以不药而愈,重病则必须使用寒凉的药物来或攻或补,但是又不敢轻易尝试。谚语说:“不用服药治好病才算称职的医生”,这句话用在老年人身上尤其切当。有必须用药物治疗的疾病,性味平和的药物很多,大可以随证施治。世俗认为只要气血衰弱的,无论攻法、补法都须使用人参。而我认为,人参不过是众多药品中的一种,并非服用它就能活命,不服用它会死亡,而且,服用人参未必只有益处而没有害处,所以能不用就不用。如果诊断确切,确定不用不行,难道还要说人参必须禁用吗?
【感悟】
是药三分毒,早在《周礼·天官》就说医生是“聚毒药以为事”。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医认为疾病发生的机理是阴阳失衡,“偏阴偏阳是为病”,而用药治病的机理,就是以偏纠偏,所以老祖宗认定的药物都带有某种偏性,或寒或热或泄或补,治疗时,根据阴阳偏颇轻重,选择合适的药物,但有一点很重要,外来毕竟是外来,最终阴阳的平衡还是要靠人体自身的自愈力来恢复,药物只是辅助作用。若无事服药,只会把好好平衡的阴阳,给弄偏来,稍偏一点,人体还能调节代偿,看不出来,久了就很难挽回了。所以其实也没有绝对的好药,都是要根据病情,来选择,就像玩俄罗斯方块,根据空缺选择合适的图形,选的正合适,一下就能见奇效,选的不合适,反而给后面添加麻烦,但每个图案都是平等的,谁能说哪个图案更好呢?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