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跟我说,他也想读书,也买了不少书。可是拿起书本却读不下,刚翻了几页就读不下去了。我给他推荐了《高效能阅读》这本书。
书中指出,读不下去有两个原因:
1,被常规“通读一本书”限制,认为拿起一本书,就应该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读完;
2,缺少内在动机,也就是对一本书缺乏好奇心,没有兴趣。
作者引用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介绍了“读者权利十条”,这十条使读者的心灵得到了解放。
读者权利十条:
第一条 不读的权利
第二条 跳读的权利
第三条 不读完的权利
第四条 重读的权利
第五条 读不择书的权利
第六条 包法利症(易被小说内容感染的症状)
第七条 读不择地的权利
第八条 随意选读的权利
第九条 朗读的权利
第十条 默读的权利
朋友说看到这里,我就已经原谅了自己。原来读不下去并不全是我自身的原因。
作者原尻淳一是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同时又担任企业培训师、企宣和营销等工作。源于一个同学的读书清单,作者开启了他的读书事业,大学或者工作后,都把时间用在读书上。
作者研究了百余本关于阅读的书,然后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总结出这一本高效能读书方法。
1,从了解作者开始
读书可以先不从这本书开始,先去了解作者,去维基百科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通过了解作者,可以产生一定得兴趣,然后再读这本书,就容易的多。
可以听听作者的声音,听他的讲座,他的读书会,视频音频等等。
2,读作者一系列书籍
读一个作者全套一系列的书籍。一个作者不同时期的书籍,与他每个时期生活经历,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关系。通过通读一位作者一系列的书,可以更好的了解一个作者,也可以对原本看不懂或者读不下去的书更好的理解。
3,从很薄的一本书开始,
这样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也更容易开一个好头。作者说,应该尽量降低读书的门槛,待积累了足够的充实感,再尝试迈上下一级台阶,就像登山一样,要逐渐提高目标。
4,可以深度阅读。
就某一个主题进行阅读,有的深奥有的通俗易懂,这样读下来,都能够理解,还能相互拓展,不同的作者不一样的思路,理解的更深刻,视角更广。
5,打造读书环境
可以把生活环境打造的更适合读书。有条件的可以在房子装修的时候,在家里建一个家庭图书馆。不愿太折腾的,就在家开辟一个读书角,利用一些方便简洁的设施,帮助建立一个读书环境,租房子的可以考虑把房子租到图书馆附近。
6,做笔记
以上解决了读书的问题,书读了也一定要读有所得。做读书笔记,也可以在书上做记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总之记录下来你当时所思所想。可以在网上建立一个书库,把读过的书,做个记录。
7,如何选书
帮助买书的办法很多,比如平时做清单,或者按照主题来进行,或者看目录作者,是不是自己需要的,也可以看一些比较专业的书评。
但是千万不要看卖书网站上的书评,他们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或一味吹捧或者打击。都会对买书有很大的影响,有时候会一冲动,买了不少自己并不想买的书。
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是观察你所欣赏的前辈的书架。你比较钦佩的人,身边的人,可以去他家看一看他的书架,看看平时都喜欢看什么书。对于喜欢的名人,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他关于书的评论,选择你认为不错的书收入书单。
读书大忌:尽信书不如无书
叔本华说,“读书是让别人帮自己思考。读书的我们,不过是在反复追拾别人思考后的残渣。好似习字的学生,用钢笔沿老师划下的铅笔线描摹,所以读书时全无思考的辛苦。对于停止自己思索的读书,之所以会感觉到心安理得,原因即在于此。”
不要忘记思考的习惯,这就是叔本华为我们敲响的警钟。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读书,都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吸收到书中的养料,然后加以分析提炼,应用到自己生活中,这才能真正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浅显的总结,书中还有很多知识,我没有提到,有兴趣的可以找来书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