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会有人在后台留言,询问一些问题,学业上的、前途的、感情的、自身性格……多是关于如何面对、度过、取舍。
都是人生一场,问题总绕不开生活的芒刺,痛苦也大抵类似,也同样无法避免。就像新年有很多人会到庙里烧香,求佛许愿反复念念叨叨的那些话一样。有年轻人也有老人,每个人都渴求这些烦恼有所寄托和收容,并有强于人力的力量将其化解,以及祈求恩赐。
更像是一份寻找落定的仪式,我们问自己许多遍依旧问不出答案,所以要去询问别人,去寻找某种寄托的力量。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一些困局,我们时常在成为局内人。
我也曾困在局内,质疑过人生的灰暗,并用过很消极的方式来疏解心中的恐惧:迁怒于身边的人、拒绝正面和解,以及对所有怀有善意之人的全盘否定。
那时的我还无力依靠自己走出困境,辗转过几个地方,在下车面对开解者之前我一再温习和调动所有痛苦的轨迹,不知是为了得到彻底解脱而做的彻底摊牌,还是上瘾式地贪恋着也许是最后一次颓靡的快感。那之后,我把这解读为:痛苦有时是会上瘾的,这是不得不提防的病态。
好在后来我也糊里糊涂走出了困局。
说“糊里糊涂”是因为当时仅是发现走出那个局就足以暗自欣喜许久,未曾想要去梳理当中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劫后余生的人想做的第一件事是睡个安稳觉,一夜无梦到天明,而不是长夜独坐,回味痛和喜。没有人愿意马上去凝视伤疤是如何愈合的,这有点残忍。
很长一段时间后我才去发现,一切烦恼的退去都是有迹可循的。
先是要接受生活中是无法避免这些难题的事实。无论是由自我衍生的、关系琐碎里的,还是意外之灾,种种问题随时都可能出现把自己困起来,这个事实是真正纯粹从内心去接受,而不是以自我安慰的方式接受。
真正接受之后才会真正坦然,为所有困局的到来预留了承受空间,留有余地去收容所有困局的降临,这一个空间和余地才令我拥有掌控力。我是个不能失去掌控力的人。这样的掌控不是对生活何时会有烦恼发生了如指掌、也不是做好足够应对周全的计划,而是内心早已承认它不可避免,有了可接受的空间。
因为难以接受的心理是缔结困局的线头,线头一旦打开,便是缠缠绕绕不知尽头的烦恼。而这个空间的存在可以包容许多困局延伸的焦虑、烦恼、不安以及不知所措。
关于如何走出一个局,人人各有自己的方式。
有的人尽管都知晓那个困局不在此地,而在自己,还是会选择先从地域上跳出,长途旅行或换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下去,是一场预演,也许能从在另一个地方找到解脱。远离那些沾染上痛苦的人与事,更开阔的世界、更遥远的抵达也许真能将彼时彼地的困局看得渺小了,自然也就不在局中了。
有过单曲循环一首曲子好几天的时候,听的时候感觉那些想说而说不出的压抑都被说了出来。同样的,也有抄写过一个句子,读过的一本书,有人不经意说的一句话,突然就把自己带出来了,好像突然就云开雾散,悄悄松一口气,就那样走出来了。那些释怀的瞬间,带自己走出某段困局的一首歌、一本书或一个句子,都会成为意义不同的纪念。
无论何种,都是要自己走过去。
走过一个或者几个局,先是借助他人的引导或自己摸索,在此之后便能慢慢学着依靠自己走出每一个困局,而不再是每次的原地下沉时,总奢望有人拉自己一把。
那些试图搭手把自己拉上来的人多体会过类似的困局,他们怀有怜惜的善意,我们可以借助他们的善意走出困境。
但能够应对生活中接踵而至的烦恼的,是需要靠自己从上一次的走出摸索出能够自救的内核与逻辑。这才是我们去询问别人、寻求某种寄托力量的原因,是为了通过他人的引导来找到自我解救的方式。
唯有这样,我们才会变得愈加坚强。不是因为历经风霜,可以免疫,而是我们会摸熟每一个局的形成规律以及自己独特的应对逻辑。
此后,我们也会成为某些人的过来人,也明白了过来人不应主导他人的抉择,只是释放足够多的善意,引导他听从本心。
要练习足够多次,才能真正云淡风轻。但这个过程还是蛮值得去走的。
生活就是一个局接着一个局,每一次破局而出就是一次新生,由此,生命便可被无限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