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迪福(daniel Defoe)被历史记载为一位小说家,甚至尊为“英国及欧洲小说之父”。但是,这位鲁滨逊的创造者其实也是一位商人和企业家,虽然不算成功,更是一位梦想家。
迪福生活的时代,恰逢英国的光荣革命——1688年,随着荷兰君主统治英国,荷兰的银行家和金融从业者为英国带来了荷兰金融的基因序列:开放金融市场、利用债券筹集政府债务、利用彩票刺激投机为食利阶层安排年金和养老金、组建一个为财政政策服务的中央银行。英国人在这些金融工具的使用过程中注入了强大的创造力,将它们应用于1688年当时社会所能想象到的方方面面,这个时代被迪福称之为“杰出时代”。
丹尼尔·笛福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的原型是亚历山大·塞尔柯克(Alexander Selkirk),一个鞋匠的儿子、一个苏格兰水手,一次航海中,塞尔柯克和船长闹翻了,便愤怒地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船可以开走,而他将独自留在这座荒岛上生存,船长愤然同意了。塞尔柯克本以为几天后就会有其他的船只经过,将他重新带回到文明世界,但事实是,直到4年4个月后,他才终于得以离开这座孤岛。1709年2月,英国探险者伍兹·罗杰斯带领着船队来到岛屿登陆,这才见到了在岛上生活了多年的塞尔柯克。罗杰斯将塞尔柯克称为“荒岛总督”,而塞尔柯克则帮助船员们抓捕山羊,令他们逐渐从坏血病中恢复了过来。罗杰斯很欣赏塞尔柯克的才华,不仅带他离开了这座荒岛,后来还将他提拔成了船长。
1712年,伍兹·罗杰斯出版了一本名为《环游世界的巡航:先到南海,然后到东印度群岛,再从好望角回家》的书。这本书中的一些部分对塞尔柯克在岛上的生活进行了描述,而这又构成了丹尼尔·笛福1719年出版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基础。
创作《鲁滨逊漂流记》也与迪福的自身经历有关。他说:“我写的是一个人28年遭受折磨的真实经历,他的遭遇与我完全可以对比。”迪福的创业历程很悲催:他曾遭遇法国海盗,海盗劫持了由他承保的船只,使他的海上保险业务陷入窘境。同时,他为姐夫的救援作业而投资的潜水钟项目也宣告失败。为了满足英国上层社会对香料的需求,迪福借钱筹办了麝香猫农场,然后由于他无法清偿债务,他将猫卖给了自己的岳母。但他的岳母后来发现运来的猫并不属于迪福。种种过失使他官司缠身,身负沉重的债务。在完全清偿债务之前,他曾经在伦敦的债务人监狱呆过一段时间。出狱后迪福通过关系谋得了私人彩票咨询师和税吏征税的这两份临时工作……71岁那年,他因为躲避债主而客死在寄宿的旅馆里。
除了《鲁滨逊漂流记》,他还有诸多的文学作品。但最令人意外与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政治评论与财经类的作品。其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就是《论开发》。这部书金句频出,如“需求是发明之母”。他也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创造性的建议。比如,他建议筹集大笔资金并创建一个大型的国家银行;创建全国高速公路系统的计划——这个高速公路可以供马车畅通无阻通达全国各地;他还提出了一个互助保险公司计划——可以覆盖航海保险火灾保险和产权保险;他甚至提出了一个国家养老金基金计划,就像美国的社保体系一样,按照他的说法,这个计划能够消灭王国的贫困。他甚至还提到了改善社会的其他方法,如制定破产法,进行有序的资产清算,并在债权人中分配,进而废除债务人监狱。
请注意,这是一位小说家,但他在论述新的金融次序可以创造巨额的资本积累,反过来全面重塑社会这个方面。“鲁滨逊”所提供的创见令人耳目一新,也让我们从新认识“鲁滨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