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快来看,我做的怎么样?”
抬头,父亲冷酷的表情映照,“如果你妹妹也能这样,那该有多好”。
一次次的主动拥抱父亲的温暖,父亲都会以成年人的眼光分析,又想起同为豆蔻年华的妹妹现在却瘫痪在床,觉得妹妹失去了太多。而郁郁寡欢。
松子没有错,父亲关心孩子也没有错。
只是父亲沉浸在妹妹不健康的身体中,一次次忽略了松子的喜怒哀乐的需求。每当松子开心时候,父亲总是说的那句“如果你妹妹也能这样该多好”,便沉浸在自己的伤痛中,并展现给松子自己的情绪。
松子每次的开心都会被父亲冷酷的表情震撼到。她觉得父亲不爱自己,她也不知道怎么办。
只有那次,夸张的小丑,艳丽的衣服,松子开心夸张的小丑表情,一下子逗乐了父亲。
或者,每次夸张的表情才会使父亲开心,才会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爱,才会感受到父爱的温暖,松子想。从此以后,她每次看到父亲不开心总是采用一惯的鬼脸表情,好像只有这样的交易,她才会被关注,被关爱。
这样的原生家庭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松子,渐渐形成了讨好型人格。讨好一切跟自己有冲突的人。过于注意别人的反应,过于迎合别人的期待,有时甚至会一再降低自己在处事中的原则和底线……急需大家给她的认可与理解,包括爱。
以至于在自己的学生偷东西不承认的时候,她选择主动担责偷同事的钱去填补,道歉时竟答应让猥琐人看她的胸部,她想着,如果事情过去,自己怎样的讨好都不为过。
渴望关爱,渴望内心得到温暖,渴望幸福。
却也在否定着妹妹的一切,她感觉自己从小的温暖都被妹妹夺去了,她充满着爱,也充满着敏感与仇恨。
得失心看的太重,偏激的想法,也会让她一步步走向深渊,不可自拔。
身边的小平,也是比如,出生在一个原生态家庭并不是很好的环境下,父亲是个文盲,给小平给予强烈的厚望,用尽一些办法让她学习,剥夺了她的童年玩耍的时光,不仅如此,小平成绩好,父亲会大大咧咧说半个多小时的话觉得她可以更好,而成绩不好时候,父亲会偷偷翻看她的书包,怀疑她早恋,强制得再多说一两个小时分析她为什么学习不好,恨铁不成钢的强势与失落都传输给小平。如此循环往复,成绩好是她在家地位与温情的筹码,就连正常的关怀,小平都感受到这是不是一场交易?目的就是让她学习好!
所以长大了,面对感情也是如此,小平总想着,如果遇见一个温柔,从不大声苛责她,让她自由自在多好。遇到渣男时候,小平会像松子一样,用讨好父亲的方式讨好男朋友,渴望得到他的温柔;而遇到她想要的这种温暖的的男朋友时候,她又扮演起了两人关系中父亲的角色。
“为什么不做的再好一点呢?你怎么总是这么不中用,你就应该应该在这份关系中好好的对我,因为我是你的女朋友。”长此这般,再好的对象,也会让人想着逃避。
这种骨子里充斥着父亲的强势与内心极度缺乏爱的对立面就这样和谐的出现在小平身上。映射在小平身边的人。一边想着得到温暖,一边又逃离选择伤害。
松子跟小平都是有一个不是很健康的原生家庭环境中成长。她们都努力想要得到温暖与爱,享受作为小女孩时期的宠爱与关注,都想要一个温暖的家庭,一个选择委曲求全,一个是手持双刃剑。一次次遍体鳞伤,去追求,去寻找。
但是,人格不成长,追到哪里都是监狱。
她们看似在通过选择,努力地掌控命运,然后希望换一个工作、一个人,或者一个环境之后,就能迎来彻底明亮的人生。但是,对于一直以来已经习惯自卑、习惯内心的不稳定感、习惯伤害的她们来说,当风浪来临的时候,让她们岿然不动地站在那里,实在有点近乎苛刻。可能还是以固有的模式面对对方,或讨好,或者压抑。
艰难,不等同于不可能。只要内心真正渴望改变,并且拥有自我觉察的能力,人格是可以改变和成长的,命运也是可以更加风光旎旖。
松子跟小平都可以进行自我对话,将童年的感受与当下的处境进行剥离,选择直面当下,站立不逃,那么就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对人格的逆袭,它再也无法成为内心的监狱。
欣赏松子的执着,更心疼她的执着...全心全意不惜舍弃自尊去博取并不值得的所谓的爱,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遍体鳞伤。生而为人,不必抱歉,爱自己,才会更好的被爱。
所以,对松子说:当你好好爱自己的时候,逃离原生态家庭的影响,一次次的蜕变成长爱自己。你不做鬼脸,你的可爱,大气,善良,漂亮,都是你拥有的美好。
不迷失自己,不失去爱人与被爱的能力,积极生活,你遇到的人一样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