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姓家族流水账 之第四章 从旧社会到新社会时期的三个爷
祖父占仓(1898—1972),和毛泽东(1893—1976)属于同时代的人,他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曲子县土桥区龙头寺乡政府首任乡长。陕甘宁边区由三个省的部分市县构成,甘肃部分有庆阳、合水、环县、镇原、曲子、华池等县,正宁和宁县属于国共两党共同争夺的地区,庆阳地区其他地方由国民党军控制。
我们所在地区属于陕甘宁边区曲子县(曲子县在1950年与环县合并,存在了14年),是1936年5月由彭德怀带兵解放的,当时叫红区,祖父担任乡长也估计是这一年,到了第二年他39岁的时候,在乡政府开了个通宵会议后大病一场(病情未知),此后就双目失明了。即便这样,也由他的次子生枝(当时十二三岁)牵着他的手继续工作,比如抓赌,比如协助土桥区游击部队剿匪等。他究竟在什么时候卸任乡长的,现在没有确切的资料,亲戚邻居中年长者也没有人记得。我个人推测他的有关资料应该在环县或者庆城县档案馆可以查到。
和我的曾祖父一样,我的祖父也在乡邻和家族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是“户老”,也就是族长,族长是干什么的大家可以看看电视剧《白鹿原》。因而每当某家有夫妻不和,子孙不孝或者邻里之间出现矛盾,他都是调解人,甚至于在他双目失明后依然有人用毛驴驮着他去调解纠纷,当时叫说家务。那个时候还有所谓家法,对于不听话的子孙可以吊在驮梁上抽打。现在很难想象这个双目失明的中年汉子当年有多么威风,但父辈以及几个年长的哥哥在他面前毕恭毕敬的画面现在还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毛驴现在基本消失了,但是在上个世纪是农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八十年代娶亲还经常使用毛驴,后来才演变成自行车,拖拉机,农用三轮车、汽车)
祖父能掐会算。这被周围不少人称道。其实根据描述,祖父懂得一些历法的相关知识,懂得罗盘的使用,还可能识文断字。这在那个知识匮乏的年代都是乡民们非常佩服的技艺。每当有人丢了牛羊牲口等物就会找他“打时”,打时其实就是算卦,神奇的是居然能够经常言中。他也抽大烟。他一边口吐大烟,一边慢腾腾地说话,算卦又比较神,人送外号烟神。关于他后来怎么就戒掉大烟的,我父亲曾经这样说“市面上没有大烟了,自然就不抽了”,嗯,还是儿子了解他的老爹!
祖父十几岁就成了一家之主,带着他的俩弟弟,就是我的二爷和三爷慢慢地重振家业。他比二弟大了八岁,比三弟大了十一岁,在我的记忆中他的这两个弟弟对他非常尊重。见面先给他装烟,过年还要给他叩头。
装烟和叩头解释一下,过去没有纸烟(香烟),晚辈拜见长辈或者弟弟看望兄长就给对方烟锅里装上旱烟丝并点燃,整个过程毕恭毕敬,感觉要比现在给人敬一支香烟更有仪式感!
他的两个弟弟给他叩头的场面我有一些残存的记忆:
二爷站在前面,三爷跟在后面,一边作揖,一边说:“大哥,给你磕头!”
祖父眼睛虽然看不见,但早就在在炕上坐直了身子,一边作揖还礼,一边说“对了,对了。”(意思就是不用了)站在地上的其他子侄们就马上把他这两个弟弟扶起来坐在祖父的两边。
接下来,父亲他们这一辈开始给三个爷爷分别磕头。一般都是磕两个头以后,祖父就开口:“总共两个就行了。”父亲他们兄弟磕头以后就可以坐在爷爷的身边了。
轮到我们孙子辈磕头的时候,祖父他们仨兄弟就开起了我们的玩笑,让我们多磕几个头。
祖父还是石炭城子会社会长。会社不是韩剧里的名词,我们当地把共同在一个庙里烧香的人员划分为一个会社,周围除了城子会社以外,还有龙头寺会社,周家河会社等。会社除了管理祭祀庙里的神仙以外,还要祈雨,杀虫,除草等,主要农活开工前都要在庙里开展一些祭祀活动。
会社是过去一个乡民们开展各种活动的场所,后来破四旧的时候拆了好多庙,其实是反迷信过度化了,完全可以保留一部分让孩子们看看古人在绘画雕刻等方面的成就。如果那时候能够完整保留的话,咱家附近就多了一个旅游场所。
二爷是一个勤劳的人,善于喂养骡子马匹等大牲口。记忆中他喂养的牲口总是膘肥体壮,在整个生产队里,没有谁能超过他!现在回想起来,二爷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我曾经亲耳听到他和他的先生弟弟一起谈论清朝12个皇帝的先后顺序,如果出生在和平年代有书读的话,也许就是一个历史学家。只是历史没有如果,不能假设,二爷在山沟里辛劳了一辈子。
二爷也是个和善的人,没有见他发过脾气,八十多岁寿终正寝,没有遭受过疾病的折磨。
三爷一门住在瓜子坪,那里的土地比较平整,兵荒马乱的年月,那些土地常被别人惦记,我那同样和善的三爷居然守住了那些土地,真不容易!
三爷读过书,不知道什么文化程度,但是至少懂得对联的知识,我在八九岁的时候去给三爷拜年,从他那里学会了简单的对联知识,第二年过年的时候,我用毛笔直接在门框上写了对联(那时候穷,没有红纸),现在,每当过年看到对联,我都能想起三爷,想起他坐在老庄门口一边晒太阳,一边面色温和地讲对联。
我的三个爷,从旧社会到新社会,从清朝到中华民国,再到新中国,他们虽然生活在山沟里,虽然没有遭受过战争,但是长期被土匪、恶霸和黑恶势力主要是哥老会的袭扰,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能够守住家业并且有所发展,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