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已经大面积使用天然气了,而很少使用液化气,更别说煤球了。
天然气以环保,快捷,安全,高效赢得了人们的芳心,逐渐垄断和霸占了市场,成为燃料行业的佼佼者。
时间是最好的沙漏,她可以让我们慢慢地淡忘一切,让从前的辉煌成为曾经的回忆。
煤就是被人淡忘的那一位,一起淡忘和消匿的还有那些曾经的煤人。
想想过去那些烧柴的日子,煤是富有和高贵的代言。
记得小时候,每户家里的人都多,吃饭烧柴就是个问题。那时候山上的柴是按户分配的。大队将山上的柴分给生产队,生产队以人口多少按户分下去。到了放柴的日子,也就是九月下旬,人们全部上山去砍柴,那阵势比交粮还热闹。甚至连学校也放假了,毕竟老师也需要柴来做饭吃的。
好怀念那段时光,路永远都是干净的,不像现在原来的路都以已被野草杂树掩盖,只有那条村级公路在炫耀着社会前进的功绩。
日子渐渐摆脱了清贫,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有些人家开始用煤做饭烧菜。煤的火力劲久,无烟呛人,不像柴总是需要不断地添加且烟多。尝到甜头了村民开始用煤替代了柴,也省去了砍柴的辛苦和烦忧。
用煤的人越来越多,煤供不应求,做煤和送煤的人就越来越多。
煤来自于大山,出口到城市,最后还是走了以城市包围农村的战略路线。
在用煤的时代,煤人是很吃香的行业。在煤紧俏的时候,买煤成为很苦恼的事情。要排好久的队才能开上票,有时点子低,轮到自己了,可刚好到吃饭的时间。开票室下班了,只能回家下午再去。有时为买上煤,需来回折腾几次的。
送煤是件很辛苦的活。那时只有板车,条件好的有人力三轮车,但都是卖劳力的事情。那时候的路不像现在这样好走,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拉上一车几百斤的煤,送煤人的艰辛就可想而知了。
送煤是件又脏又累的活,一般人不愿做也吃不消。
那时送煤的人大都来自四川和河南等贫困且人口密集地区,当然也有少量本地人。能吃苦耐劳不怕脏累是他们的特点。也正因为这些,他们就默默地融入了这个城市,成为了这个城市风景的一部分。
从前的日子已远去,煤和送煤人也渐渐地被人遗忘在流逝的静好岁月里。
没有了需求,就没有了利益的追逐,也就没有互动后的铭记。淡忘就成为了彼此最后的归宿。
也许我们淡忘的只是那段岁月,但我们忘不了那段记忆,因为我们有时候需要靠回忆来支撑寂寥的灵魂,需要一些往事来穿越时空,再次感知生命里的珍贵。
煤人的背影已模糊,记忆亦已发黄。追逐时光,或将往事浅浅地尘封,抑或轻轻地开启,让我们重拾那份已淡忘的记忆,还有那份久违的温暖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