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这两天的感悟。缘起是昨天心理咨询师考试成绩公示了。总计三科,过两科,下次需要补考一科。自己挺满意,如前面的文章里写的,备考特别仓促。笔试两科,只用了半个月的晚上看了三本书中的一本就去考试了。笔试中的一科是盲考,什么都没学就进了考场。也因为什么都没学,开场半个小时就交卷出来了。挂了,不足为奇。
昨晚,一同参加考试的朋友告诉我成绩提前出来了。急的我哟,立即用手机登录网站查成绩。彼时,大概考生们都是同样的急迫,所以消息出来没几分钟,网站服务器就瘫痪了。这个焦虑啊,一遍遍的刷新网站,内心又有点逃避,毕竟不是充分准备的考试,心理没底。因为传说可能是最后一次这个证书的国考,过一科才有补考的机会。一边刷网站,一边在心里跟各路菩萨、神仙套近乎,祈祷好歹过一科嘛。
反复刷了大概十几分钟的网页,期间连跟家人说话都心不在焉的。终于,进去了。一看成绩,一科及格,松了口气,补考的机会拿到了。然后想起同考的朋友,笔试两科都过了,输赢心作祟,心里开始犯酸。截屏给培训班的老师,再次确认是否拿到了补考的资格。得到肯定答案后,心踏实了。然后老师告诉我,面试成绩也通过了。原来所有考生面试成绩后,会按照原始分数调整通过率,虽然我原始分数没过60,但是通过率调整后还是及格了!意外的惊喜!!!
惊喜了大概十几分钟,心情平复之后,第一个想法居然是考职业资格证这件事太水了。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报考前一直觉得此类证书,就算没有高考那么“险峻”,好歹也应该如大学4、6级英语,需要付出扎扎实实的努力,才可能考取证书。但是自己亲历之后,发现并没有那么难。考前突击+老天打赏一些些考试运,过关很容易。而且这不算特例,很多人都是如此。
这般轻松考取的证书,实际工作中实用吗?答案是肯定的,肯定不实用!
那大家花钱花时间去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了什么?
早上跟闺蜜聊这件事,结论是大部分人为了从业的资格,或者晋升的硬性条件。一句话总结,必要时装点门面。算是一种装饰材料。
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我,为了考证而学习,和为了学习而学习是两件事情,有关联又没有关联。
百度百科上关于“学习”的词条是这么写的——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这样看,考证是通过一场考试来鉴定“阅读,听讲”外加记忆的能力。在考取证书后,是否进一步“思考、研究、实践”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全凭个人意愿。
对于个人职场发展,考证很重要,毕竟这个社会需要敲门砖。用工单位做不到给你大段的时间去展现学习的后半段,但需要你有个职业资格证简单明了地证明你学过。
对于个人自我成长,学习本身更重要。首先知识只有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才算真正的被掌握。其次,这个世界,还有好多没有资格认证匹配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
考证重要,为了考证学习重要,但是学习本身更重要。
想明白这些,心里清爽了很多。未来,可能还是会花钱花时间参加一些资格认证。但是不会再带着输赢心去面对成绩了。不管考没考过,不管成绩多么优异。成绩并不能代表我完成了此专业的学习。考证之后的路,还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