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次偶然的机会,到深圳出差。见了一个十几年没见的老朋友。毕竟多年没见,有着聊不完的话题。
期间就谈到他妹妹的现状,为什么没有留在深圳,和家人在一起。偏偏要去另一个城市工作生活。
朋友就讲述他妹妹在读书期间,家里发生了一点变故,但家里隐瞒了,并没有告诉他妹妹。当妹妹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已经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在她妹妹的心理,这个家似乎并不是他的家。所以,长大后,他的妹妹并没有选择留在深圳。
毕竟孤身一人,到了另一个城市后,遭遇了各种困难。如果他妹妹留在深圳,一定会生活的很好,毕竟家人都在身边,工作生活上都能给予很大帮助。
其实她离开深圳,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家人出于爱护,才对她进行隐瞒。这个朋友最后总结道,很多人这一生看似很多事情是偶然的,其实其中有着必然。很多事情都是原生家庭的种种经历才导致她做出那种选择。
听完这个事情,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都说小时候的事情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但这一次是很立体的呈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有了这种独特的体验。
02
因为是多年老友,又多年未见,所以一直聊到深夜。谈的话题也是天南海北。聊天过程中,他谈了这样一段经历。
在上大学期间,有一次在图书馆门前路过,结果不知不觉之中,就感觉到有人拿刀架到了自己的脖子上。劫匪还算仁慈,抢了手机就匆匆离开了。但朋友也是第一次遇见这种事情,大脑一片空白,在劫匪离开很长时间后,朋友才缓过神来。
正是由于这段特殊经历,使得这位朋友特别讨厌别人恶作剧。因为被惊吓的体验总能让他唤起之前的经历。很不好的感觉。
在谈话中,朋友的话语似乎突然启发了我。因为我也反复和身边的人说,自己比较害怕被突然吓到。朋友还开玩笑说是不是我做了亏心事。
经朋友提醒,自己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有类似经历。那是初中同学对自己做的一次恶作剧。但多年过去,这段经历已经淡化,并没有觉着这次事件会给以后带来什么影响。
和朋友的聊天,再回想自己的那段经历,以及现在不喜欢被恶作剧的感觉,原来都是有联系的。但也就是在这次聊天之后,自己仿佛对朋友的恶作剧没有那么害怕了。
03
和朋友聊了很多,感慨也很多。大家都清楚,每个人的奋斗,都希望有一个美好的为未来,幸福快乐的生活。但过往的种种经历,似乎又在牵绊着每个人的成长。
记得《美好人生运营指南》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书中写道:
当一件事发生的时候,大脑很少会实事求是地记住发生了什么,而是会自动加上一层认知(包括良性认知和不良认知),而这些认知会被当成常识或真理储藏在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里,成为“背景音乐”,然后在不知不觉中主宰我们的一切决定和行动。
从记忆的源头来分,我们可以把不良认知分成两类:第一,记得源头事件的不良认知;第二,不记得源头事件的不良认知。
不记得源头事件的不良认知,建议寻找专业的帮助。对于记得源头事件的不良认知,回忆这个事情最早发生的时刻,发生时候的细节。
回忆这些,是为了最终区别客观事件本身和自己添加的不良认知。最终抛弃这些不良认知。
对于书中所讲,自己也有所体会。记得小学三年级,学校举行文艺汇演。自己和另一个同学,共同朗诵古诗。在朗诵的时候,仅仅十个字的内容,居然还被自己忘词了。也是从那次朗诵会之后,就坚定的认为自己不适合公众表达。所以在以后的学生和工作生涯中,别人怎么邀请参加公众表演,自己都会拒绝。
通过读书以及和朋友的聊天,认识到也许不是自己公众表达能力不行。当时之所以会忘词,更多的是因为没有怎么训练。
自己也许没有公众表达的天赋,但只要多多练习,一样可以很好的进行公众表演或者演讲。也是从这之后,对于自己可以公众表达的信心越来越强了。
04
最后把荣格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
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就已形成的性格。
备注: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