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曾说:研读世界文学是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我看来这句话可以拆分成两个步骤去理解,一是读,二是研。读,固然重要,它是我们与世界文学背后的人类文明精神交流的最有效的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吸收,所以要研。研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原认知与书籍发生碰撞——有对某些事物的进一步肯定,也有对某些事物的推翻。由此,书籍更像是一个引子,只有研读才能让这个引子在我们身上发挥作用,而这就是创造的起点。
仅仅由一堆堆的知识点所构建起的人显然在我们的定义中是不完善的。那怎样才能渐渐的自我完善呢?就是创造。最简单的像读书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我”形成了新的思想,无论是大胆的猜想,还是书中的逻辑谬误,算得上是没事啊,这个过程不就是一种创造嘛。
当然,这种创造是思想上的,而且是相对主观的——我们不能说每一个想法在人类历史上都不曾有过,他只是一个相对于我的新思想。这表明创造不一定要站在人类认知的边缘上,向外迈出人类历史上的崭新一步。他更像一个过程,是我们在面对世界时的一个态度。
如此来看,显然每个人都有创造能力,或者说是潜能。只有不断的怀着创造力与世界建立联系,并不断深化,才有可能最终站在人类这个大生命的视角,去向真正的未知,迈出坚定的一步。
我们常说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这个站在并非是物理意义上空间上的站。曾经的巨人所创造的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启发,会一次又一次的点亮新一代的人们对创作的渴望。以此方式完成人类历史上的交接。
同时就在这种世界赋予我们的使命中,这生生不息的创造中,我们的生命也由此渐渐完善,进而又一次发出光亮,点燃一片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