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田
洞见,在百度百科的意思是指明察;清楚地看到。
生活中,那些能迅速洞见事物的本质问题的人,三言两语就能把一件争论不休的问题解决。
如今,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都想成为有洞见的人,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那些有洞见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独到的见解。
独到的见解,来自于生活和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怎样成为有洞见的人呢?
大脑每天都会产生各种念头,却很少有人将这些念头记录下来。
德国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却将这些念头和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用卡片记下来,30年间不断让这些内容产生关联。
这样的做法,使他跨行成为德国杰出的社会学家之一,成为社会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这个人,就是卢曼。
01 卢曼是谁?普通人的逆袭之道
卢曼,全名尼克拉斯·卢曼,是一个酿酒师的儿子。学过法学,原本是政府部门的一名公务人员。不过,他非常不喜欢这份工作。
但这并不影响他,最终成为系统论社会学流派代表人物,德国知名的社会学家,当代社会系统理论的创始人。
在做公务员的日子里,卢曼每天下班都会读很多自己喜欢的哲学、社会学类的书,也和我们一样做很多笔记。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这样的笔记只是产生了一堆文字垃圾,并没能产生任何作用。因为,很多笔记写完后,便再也不看了。
于是,他停止了这种做法。他开始自创写卡片笔记。
他会把自己的念头、阅读的所思所悟、整理的文献笔记,建立卡片索引,放进卡片盒。
这样做以后,他所有的想法和洞见,都会被记录和思考。
卢曼将卡片笔记中所积累的所思所想整理成文稿,送给了德国社会学家舍尔斯基。
舍尔斯基读完这些文稿后,当即推荐卢曼去比勒费尔德大学做社会学教授。
在德国,要成为大学教授,需要有任教定职论文、博士学位,并需具备社会学学位。
这些,卢曼都没有。他甚至连做大学教授助手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卢曼用他的卡片笔记方法,在不到一年内,就完成了定职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拿到了社会学学位,最终成为比勒菲尔德大学社会学的终身教授。
不仅如此,卢曼还成为了一名极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在30年时间写了60本书和几百篇文章,每本书都几乎成为各领域的经典之作。
卢曼写的书,思想激进,包罗万象,与众不同。他的书常常会引发哲学、教育、心理、政治学等各领域的大讨论。
比如,卢曼写的《社会的社会》,轰动全世界。这本著作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并且每个领域都成为讨论的焦点。
这样的卢曼,是天赋极佳吗?是有很多助手协助吗?
不是。
和很多大咖教授有很多助手代劳不同的是,卢曼的助手说,自己唯一能帮助到卢曼的事,只是在手稿中发现错别字。
另外,帮助卢曼的只有一位生活管家。因为卢曼的妻子早逝,有三个孩子需要养育,管家只是负责帮助卢曼做饭。
显然,卢曼的高产,完全是靠自己完成的。
很多人好奇卢曼究竟为何如此成功。卢曼公开说:他高效的秘诀只是因为使用了卡片盒笔记法。
02 洞见的秘籍:卡片盒笔记法
有人说,做笔记的水平,等于思维水平。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阅读时,手中要有支笔。
卢曼说:不写,就无法思考。
写,无疑是推动我们思考最好的方式。
在多领域专家们的研究中,如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等,几乎达成一致意见的认为:
将你的想法通过写的方式外显化,更容易将想法实现。
只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笔记,常常局限在摘抄和复制粘贴上。
也有一些笔记法教强调思考,比如康奈尔笔记法。但是这种笔记的管理,特点就是按主题,按项目分类存储。就像档案管理一样,是一种传统的线性笔记。
不过,卢曼的卡片盒笔记,与大多数线性笔记不一样。
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是一种思考方式,一个想法库。里面储存了无数思考和灵感。笔记越多,产生的想法和价值就越多。
之所以堪称创作的想法库,主要核心就在于卢曼的卡片盒记录的都是经过思考后的想法。
他总是用自己的话表述一个观点,并思考这个观点与别的观点之间的关联。在关联中产生新的想法,这种想法可能是对已有内容的补充,也可以是与已有内容相互矛盾;可以是对一个想法的质疑,也可以是对一个论点的区分。
在思考问题、论证矛盾中,新的洞见就产生了。
有了这样的观点卡片集群,卢曼可以随时在不同的主题创作中自由切换。就如同缺钱的时候,直接从储蓄罐里拿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记笔记的人有很多,却很少有人达到卢曼的水平的奥妙所在。卢曼的卡片盒笔记,却告别了从零到一的艰难。
而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面对一张干净的白纸或空空的屏幕,苦思冥想,寻找灵感。
卢曼一生写了9万张卡片笔记,并为这些笔记做了两类盒子分别存放。一类是文献卡片盒,另一类是主卡片盒,即永久卡片盒。
文献卡片盒里面存放文献记录卡片,讲究简明扼要。永久卡片盒主要存放对阅读和闪念的思考所产生的见解,永久笔记通常写得一目了然和细致。
卢曼还为这些笔记做了索引卡片,方便查找。这也是卢曼卡片盒笔记区别于别的卡片笔记的地方。
卡片笔记记什么呢?
主要分以下四种卡片笔记:
一种是闪念笔记。记录临时产生或收集的想法。在一两天类整理成永久笔记,然后丢弃。
一种是文献笔记。卡片的一面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记录阅读时产生兴趣的内容,另一面记录书目信息。
一种是永久笔记。用标准化的方式认真记录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中产生的想法,用完整的句子,用出版的标准精确地表达一个观点。
一种是项目笔记,这种笔记只短暂应用于项目笔记,工作结束后便可以丢弃。
以上这四种卡片笔记,最终只会留下文献笔记卡和永久笔记卡被存放入卡片盒。
虽然很多人明白了卢曼卡片盒的使用步骤,但是使用卢曼卡片盒产生洞见最重要的一步,便是记卡片笔记时不能预设立场,只专注于提出见解。
从产生洞见的角度来说,卡片笔记的收集和存放,是自由的,也是开放的。在聚焦于见解本身积累多个卡片笔记后,再去翻看各张卡片的联系,群聚效应就会产生。
卢曼从不为了一个主题而收集素材,他只专注于思考和见解,再去发现这些见解会得出什么结论。每次翻看卡片笔记,都能找到不同的的切入点,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就这样,他写出60本经典著作和几百篇有影响力的文章。
这就是与传统档案式笔记按主题、按分类存放笔记的最大不同,也是卢曼卡片盒笔记最精髓的价值所在。
03 人生的高度,就是将简单的事做到极致
如果说卢曼的著作数量之多,水平之高是一种极高的成就,而他毫不费力就达到如此成就,却更让人不敢相信。
大多数人认为,要取得巨大的成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几乎没有人愿意相信,卢曼可以如此轻松地达到这样的成就。
而卢曼说,他只是将卡片盒里的灵感和素材,整理成连贯的文字便可以了,非常轻松。因为整理素材比面对一张白纸,难度要小很多。
随着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对卢曼的卡片盒笔记产生兴趣,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卢曼的卡片盒笔记,简单中极具智慧。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卢曼卡片盒笔记中受益匪浅。
德国作者申克·阿伦斯编写的《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简明而又系统地介绍了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
现在,这本书中文版新鲜出炉。为想要升级思维方式的我们,提供了学习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的便利。
无数卡片笔记爱好者学习和实践了卢曼卡片盒笔记法以后,无比肯定地说:
“这是对思维方式的一次大升级。”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王树义说:
“笔记的痛点,都能在卡片盒笔记法中得到破解,笔记不再是被忘却的纪念。”
我来笔记创始人马锐拉说:
“卡片盒笔记教你从思考到整理,让你重新认识“笔记”这件事。”
《好好思考》的作者成甲评价说:
“卡片盒笔记教你思考。”
为什么众多业内大咖对卢曼卡片盒如此高的评价呢?
因为卢曼卡片盒笔记执行起来既简单自由,又系统标准化。
也因为传统的笔记就像一个档案馆,而卢曼的卡片盒笔记系统却像一个取之不尽的灵感库,会源源不断地产生知识复利。
更因为作者结合了大量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的原理,能通俗易懂地让读者认识到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的优势,并且详细介绍了做卡片笔记的细节和具体方法。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地阅读此书,加上刻意练习,升级我们的思维,获得属于们的思考库。
这些思考,最终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某一领域或多领域有价值的洞见,形成自己的知识复利。
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卡片盒笔记法,值得践行。愿你在实践中,站在思维的顶端,走向人生的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