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豆干核桃
文/石岩磊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被誉为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其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籍的点评堪称经典,他为人耿直,性情豁达,因不满地方暴政带头抗税,最终以叛逆罪施以极刑。行刑前吃过“杀头饭”,金圣叹向狱卒索要笔墨,说“有要事相告”,然后大笔一挥写道:“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
这简直是天大的玩笑,一个行将身首异处之人竟然把“送行菜”嚼出了别样口味,该不是吓傻了吧?其实金圣叹清醒得很,当悲痛欲绝的儿子在刑场同父亲告别时,他还送给孩子一副绝世对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金圣叹的惊人之举,不过是在书写一份幽默,抒发一种坦荡情怀,彰显了他对死亡的蔑视与对人生的感悟。细细品味“金老”的遗言,生活还真的像他所写,用不同的食材能吃出不一般的味道。
花生和豆干是常见的佐餐之物,它们可以单独炸炒,亦可作为辅料配餐,而核桃为带硬壳的干果,人们一般当作零食来吃,可谓是休闲食品,那为何金圣叹会将这三种不相干的食物联想到一起呢?原因或许在于他得了其中的真味。核桃皮坚肉瘦,食之要用铁锤敲打,或拿门轴挤压,但都需要有耐心,否则要么砸了手指得不偿失,要么用力过猛皮肉碎在一块,而经过一番胆战心惊的辛苦之后,吃起来会格外香甜。
我们过日子不也如此吗?哪有唾手可得的轻快事:找对象难,找工作更难;生孩子不容易,养孩子更不容易;老话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可现实是“挣钱如登,花钱如崩”。人们犹如握着锤子砸核桃,稍不留神手下的果核便会飞溅出去,伤了手指碎了玻璃,而能完整地把果肉取出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反复磨练才可得心应手。人们也是在污泥浊水的不断淘洗中磨平了棱角,然后可以委曲求全,能够随遇而安了。
而有人索性买纸皮核桃来吃,轻轻一捏即可取出大颗的果仁,但易得之物反倒没了百吃不厌的兴致,这恰似那些“二”字头之流,如一些“官二代”“富二代”“二奶”等,他们不愁吃穿,还能整天炫豪车别墅,晒美味大餐和异域风情,然而招摇的美颜画皮难掩空洞灵魂的龌龊,便免不了陷入各种丑“门”之中。也有人醉心于文玩核桃,几百元上千元甚至过万一对儿,托于掌心“咔咔”作响,一派玩世不恭放浪形骸之态,可真掉在地上磕了尖又心疼得直咬牙跺脚,斯文扫地尽显穷酸小气。
要说玩明白的还就得属金圣叹了,他不求速食迅达,不畏世事维艰,没有渴望天上掉下奢华,没有祈求廉价的怜悯,只是在从容中慢条斯理地享受每个平凡的瞬间。大限将至时,他定是在狱卒目瞪口呆中,不紧不慢地一粒花生、一口豆干地细嚼慢咽,不时摇头晃脑地叹道:“美哉,妙哉!”是啊,人生如戏,剧终之时何不优雅地谢幕。而人在旅途,不更要好好珍惜吗?品味出花生的酥脆,咀嚼出豆干的筋道,最后感悟到核桃的香醇。
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