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来自哪里?如何获得幸福?

幸福来自哪里?

如果想不到答案,不妨倒过来思考:“痛苦来自哪里?”

查理芒格曾提到逆向思维,如果不知道幸福来自哪里,那么不妨思考不幸福来自哪里,或者痛苦来自哪里,只要避免做痛苦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在靠近幸福。

这样一来,问题就简单了。

对人而言,最大的痛苦就是不喜欢自己。反过来,只要喜欢自己,就是幸福。

具体怎么做呢?


1.喜欢自己,就是幸福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需要把对自己的执着转变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的感觉,从中体会到贡献感,幸福即贡献感。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1)自我接纳:

没有人十全十美,自我接纳不是盲目肯定自我,而是分清哪些能够改变,那些无法改变,用勇气接纳无法改变的,并且鼓起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

关注自己的不足、不幸,类似于关注“被给予了什么”,现实并不会因此改变,我们所拥有的也不会改变,只有改变自己与世界沟通的方式,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把自己所拥有的利用起来产生价值,生活才有可能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转变。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有人天生拿到一副好牌,把好牌打烂的不在少数,有人天生一副烂牌,最后也能凭实力打出王炸。

(2)他者信赖:

他者信赖即无条件相信他人。

如果无法信赖别人,就是把他们都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会陷入“他人及敌人”的局面,很难与别人建立深厚的关系。

有人害怕自己的信赖被背叛,所以不敢无条件信赖他人,逃避人际关系。

是否信赖别人是我们的课题,如何对待我们的信赖是他人的课题,如果我们被信赖之人背叛,也不是一件坏事,至少能帮助我们认清了这个人。

要知道,被信赖之人背叛后的痛苦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痛苦的恐惧,为了逃避痛苦,而逃避人际关系,最终把自己困在孤立无援的境地。

(3)他者贡献:

日常生活总会与他人产生联系,我们无法离开共同体孤立存在。

把他人看做伙伴,并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我们只有在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最常见的他者贡献就是工作。

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从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赚钱不是工作最重要的目的。

他者贡献也不是自我牺牲,不是牺牲自己为他人效劳,而是为了让“我”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2.人际关系是幸福之源

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反过来说,幸福之源也是人际关系。

“不喜欢自己”本质上是没有处理好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解决方法是采用横向关系,以及做好课题分离。

(1)用“横向关系”代替“纵向关系”

横向关系是平等的关系,纵向关系是不平等的上下关系。

横向关系中人与人的相处语言是“鼓励”,背后的核心是尊重和平等。

纵向关系中的相处语言是“表扬”和“批评”,本质上是一种对别人的操控。

有一个比喻很形象:横向关系是“把马带到水边,但不强迫它喝水”,纵向关系是“把马带到水边,并且强迫它喝水”。

自卑感、渴望他人认可等无意间营造了一种上下级关系,活在了纵向关系里面,只要建立起人人平等的横向关系,就不会产生自卑情结,也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

(2)直面自己的课题,并进行课题分离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认为,人生的三大课题是:工作课题,交友课题,爱的课题。

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藏在这三个人生课题当中,直面这些课题并做好课题分离,就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a、工作课题:

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本质是合作而非竞争。

大多数人处理不好当中的人际关系,是因为把工作看成了竞争,把同事当成了“敌人”。

有的人不想上班,主要是想逃避人际关系,并不是讨厌工作本身。他们害怕因为工作而受到他人的批评和指责,讨厌被贴上“你没有能力”、“你不适合这个工作”之类的标签。

有的人沉迷工作无法自拔,变成十足的“工作狂”。“工作狂”是人生的谎言,不是因为工作忙而无暇顾及家庭,而是以工作忙为借口,逃避其他责任。比如家庭责任、个人成长责任等,工作、家庭、兴趣应当三足鼎立。

b、交友课题:

交友的核心是无条件信赖。

朋友并非越多越好,朋友的数量没有价值,与朋友关系的距离和深度才是关键。

c、爱的课题:

爱的课题是最难的课题。包括恋爱关系,与家人的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

阿德勒说:“如果想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就必须把对方当做平等的人”。

相互束缚的关系很快会破裂,束缚是想支配对方的表现,是因为不信任。

当人能够感觉到“和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保持平静而自然的状态。

面对问题,人的本能是逃避。

比如:为了逃避人际关系,就下定了不喜欢自己的决心,于是搜罗到自己的各种缺点,以此告诉自己不值得被爱,因此开始不喜欢自己,变得自卑,不停地寻求他人认可。

比如:为了逃避人际关系,就下定了不喜欢别人的决心,于是搜罗到别人的各种缺点,告诉自己“这些人不值得交往”,从此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总能遇到讨厌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解决的人生课题,这些问题一直都在那里,它们不会因为我们的逃避而消失,生活中遇到的人、发生的事都在推动我们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

愿我们都能直面自己的课题,从中蜕变成长,收获满满的幸福!


点击阅读:

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后遗症?(上)

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后遗症?(下)


我是大白,工作 3 年攒下 50 万后,我终于裸辞了。

一个普通的 90 后沪漂女生,在简书分享成长故事,挑战 100 篇原创文章。

关注我,一起成长❤️

戳链接查看我的成长故事:

01 来上海工作后,我穷到买不起垃圾桶

02 被社会毒打后,我是怎么一步步爬起来的?

03 工作3年,我是如何攒下50万的?

04 工作3年,攒下50万后,我终于裸辞了。

05 裸辞3个月,我现在怎么样了?

06 为什么写作?我决定挑战100篇原创文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