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地球上发生的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就像刮风下雨一样,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二三十千米深处,我们很难发现和察觉,所以只能依靠地面的观测资料,对地球内部的状况进行推测,预测地震发生在地下深处,复杂的地质有关的物理运动过程,这些都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要发生地震约500万次,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要发生1万多次,这500万次地震中,能够被人们感觉到的约5万次,可能造成破坏的5.0级以上地震约1000次,造成严重破坏的7级以上地震约18次,造成特大灾害的8级以上地震约1到2次,然而目前人们对于地震的认识还是十分的有限,特别是对于地震的孕育发生等基础理论,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分歧。所以地震预测预报是地球科学中的一门前沿学科。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渴望找到一种准确预测地震的方法,以减少可防止地震造成的损失,但是直到现在这个愿望还没有真正实现,问题是现在预测天气很准,但地震还预测不准确,相比之下为什么地震那么难预测?发生地震的迹象是什么?我们都知道,要做天气预报一张卫星云图就能看遍全国的天气,记录一次地震必须有三个要素,即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和震级,有很多人说不是因为地震难以预测,而是因为很多地震局的人不给力,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
要知道地震是突然发生的,并非一个漫长的铺垫过程,地震发生的时候,动物狂叫被圈养的家禽会想要逃出去,会有一些鸟飞来飞去,看起来不太安稳,具体来说地震难以预测是因为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是因为地震的发生毫无规律性,影响地震的因素很多,我们目前知道的地震一般发生概率较大的地方,应该是板块的交界处,即使我们了解过去地震的发生情况,但因为它不具备周期性和可预测的规律性,所以很难被预测。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对于地壳运动机理的研究进展都还是很不完善的,板块构造学说也才发展几十年,这无疑相当于我们的研究还处于表面,所以说现在地震已经能够被预测了,只是时间非常短,在地震还在地下发生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被检测到,但是由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比较快,并且震源深浅不同,也影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所以在短时间内预测到地震,只能有限的规避伤害,这里还要明白一点给我们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生命伤亡的并不是地震本身,而是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地震发生随机的因素很多,我们目前对于地球深部结构及性质的了解不是很多,我们不能钻到地球内部进行观测,所以现在用的较多预测地震的方法,是利用地震波,这只是一种间接的方法,因此只能研究一部分性质。
地球板块早已经被人们认知,地震是最常见的地壳运动表现,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我们现在技术很难观测到地壳内岩浆活动情况,但仍可以说地震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只是大多数地震都不容易被人感受到,也不会对人类带来自然灾害,鉴于地震是因地壳板块碰撞或是板块断裂造成,我们不可以把板块上方的覆盖物清除去观测各板块运动,更不可能了解哪个具体点,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程度的碰撞,同样也不可能知道板块内的哪个位置会发生断裂,所以说这种偶然性很大的事件很难预测。这一点就类似于,路上有很多汽车行驶,我们都知道会有车祸发生,但我们很难预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辆车会发生问题,可以说震前地震预报难,主要因为地震物理过程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
其次这种随机事件预测难是一回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准确预测未必就是更好的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被预测几天之内会发生地震,会发生什么情况?也许一个中小级的地震本不会产生损失,但千万人的恐慌可能造成百倍千万倍的损失,由此可见,地震预测不只是技术问题,可以确定的是,在大地震发生前往往先发生小地震,此外一些自然现象的变化,可以作为地震将会发生的参考,地震之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气候异常、地声地光异常等。
地球上每年发生的地震上百万次,人力当下的科技水平还无法从发生的数据中,找出准确可靠的预报地震的信息,无法从相关数据分析中去准确预报地震,地壳是漂浮在地下熔岩上的,目前完全无法掌握各板块之间运动规律,所以也无法从这个方面去准确预报地震。地震预报仍是当代科学难题之一,地震预报远没有过关,还停留在半经验半理论阶段,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地震预报也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地震预报还远远没有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