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武夷岩茶走红的密码,好山好水带出韵自天成的乌龙名茶

原创 | 义芳君(gwj030)

【导语】近年来,随着消费品味、品饮需求的日趋多样化,我国六大茶类中的一些当家品种呈现出一种“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热点切换模式。

从龙井绿茶、碧螺春的大热到铁观音的风靡大江南北;从正山小种、金骏眉红茶的走俏到武夷岩茶热的兴起;从福建白茶的异军突起再到云南普洱茶的长驱直入……各大品类的当家品种大有轮流坐庄之势。

今天,义芳君就来跟大家聊一聊再度走红的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又称闽北乌龙,发轫于武夷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境内奇峰突兀,峰回水转,峡长谷深,一片丹山绿水造就了绝无仅有的“岩骨花香”之岩韵。

历史上,武夷岩茶始于唐,兴于宋,衰于元明,复兴于清中叶,民国又复衰,建国后至20世纪初表现不温不火。

及至如今,武夷岩茶又开始再度走红,乃至近来常常能听到关于天价岩茶的吆喝声。

武夷岩茶的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要说武夷岩茶的种类虽繁多,却并不乏名品。

旧有名扬天下的大红袍、半天腰、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五大名从,现又有了水仙、肉桂、黄观音等新晋热门品种。

这些名枞水香各异,特色鲜明,或兰花香馥,或浓厚甘鲜,或橙黄透亮,或清醇甘厚,令人齿颊留香,千百年来收割了一波又一波的“岩粉”。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就曾独隐隐于此,每日徜徉于武夷山的山光水色,授经讲学,聚友品茗,意兴倏至之际,亲自“携籯北岭西,采撷供茗饮”,留下了“一夜心寒,跏趺谢衾影……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的品茗佳作。

而今,虽历经千年的光影变幻,武夷岩茶也经历了几度的潮起潮落,但依然不失其活色生香的本质。

已故茶寿老人、茶叶老专家张天福曾如此赞叹武夷岩茶“武夷品俊,环宇同珍”。

可见,时至今日,武夷岩茶的再度走红并非小概率的偶然事件,而是有其内在的根本原因。

其一,武夷岩茶遵循的是闽北乌龙茶传统制法,深发酵重焙火,工艺精到。

滋味口感偏重,耐泡回甘好,七泡有余香,切合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乌龙茶回归质醇香清花果味等传统口味的迫切希望。

其二,武夷岩茶茶园常见于山腰溪谷之间,一小片或一小撮,并不具规模优势。但这恰恰是武夷岩茶的独特优势。

武夷山36峰99岩,不同的山场环境,不同的土壤气候,孕育出独特的山场气息。

因此,武夷岩茶虽品类众多,却又风格独特,大红袍的醇厚、水仙的枞味、肉桂的桂皮香……无一例外,个性鲜明。

其三,武夷山国家级旅游资源与深厚文化积淀的相互辉映,成了武夷岩茶再度走红最有力的注脚。

当年张艺谋主导的武夷山印象大红袍歌舞大剧,至今仍是茶界文旅深度融合的“教科书”,让人津津乐道。

加上当地对于茶产业的扶持与引导,武夷岩茶的历史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整体上注重以质取胜,而非靠量取胜。

一个地区、一种茶叶品类的走红,不会是突发式的一飞冲天,一定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水到渠成。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茶不在曲高,有韵则灵

作为乌龙茶精品的武夷岩茶,我们也希望它能够在时代变迁中依靠自身的独特内质,一路走红!

我是【义芳君说茶】,每日分享原创茶文。欢迎茶友关注交流,留言转发。

版权声明:本文由义芳君(gwj030)原创撰写,媒体转载请联系义芳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类,属半发酵的青茶。绿叶红镶边,形态艳丽;深橙黄亮,汤色如玛瑙;岩韵醇厚,花香怡人;清鲜甘爽回味悠...
    来一趟阅读 7,539评论 0 14
  •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日本电影《小好、小麻、佐和子》(すーちゃん まいちゃん さわ子さん 2013)。 我想写这部电影...
    法棍老人阅读 730评论 3 18
  • 我最近有些迷茫,不单单是因为实习的接近尾声。觉得有些累了,从最开始的热情爆棚,积极主动到如今有些疲惫不堪。 是我变...
    梓回阅读 932评论 2 2
  • 骄阳似火的六月,行走在出差途中的我,周一早上收到了一个微友的信息,也是007-93班7000二组的志愿者(创...
    等在_深秋阅读 160评论 1 0
  • 内心的躁动 我就停止于此吗?或是继续前行。去看看那更美的风景,去探寻那生命的意义。去实现那脑中还模糊不清的梦想。
    找个知己聊聊吧阅读 9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