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星期天的第64篇(138,835字)
今天第一次参加Bonnie老师的静坐课程。这可能是我有生以来时长最长的一节课了——4小时(其实,我估摸今天有5小时)。
老师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入门”。
每堂课是这样安排的:
听徐文兵老师讲《黄帝内经》,然后拍打身体的经络后开始冥想1小时。
之后到了午饭时间。
食材是老师选的当季的蔬菜。
比如现在春天来了,吃绿豆芽,韭菜等,顺应时节,生发阳气。
吃饭时不能说话,因为这才能养脾胃。
饭后,大家品品茶,聊聊天。老师还带了尚好的红茶和陈皮给大家品尝,真好喝。
大概1:30开始后一轮静坐。
最开始是瑜伽体式练习,时间不长。接着,继续开始静坐,大概半小时后全部课程结束。
老师在期间跟我们讲了很多她多年习练的心得体会。她说:
冥想是中庸的,既不执着于一定要专注于哪里,也不是任由思绪游走。老师说,看见思绪就好。内观就是作为自己的第三者来看自己。
这很难述说清楚,也难于理解。
那怎么办呢,那就“行”,做起来就好。
就像读经文,不要执着于每字每句的含义。读经千遍,其义自见。关键在“行”。
可是我接触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其实一直以来都没有耐心去“行”,总想着这里面是不是有诀窍,有方法,是的,我们动的都是心思,是思虑。没想过,静坐这件事不能动脑,不能思虑,就是“行”就ok了。
耐心才是进入静坐的利器。
老师也说,为什么我们理解不了,只能通过“行”的积累去悟呢?
那是因为它是无限的,你怎么能用有限去理解得了无限呢?只有当你成为无限时,那些无限的东西你就能感悟到了。
老师一直讲静坐中不要动用思考,只是去觉知它,感受身体内部的感觉,哪里酸麻,哪里热乎乎,但不要去想这是不是就是说这个部位怎样怎样了。
这让我想起“非暴力沟通”,里面也讲到我们是要与他人情绪产生链接,不要有“评判”。是的,“非评判”不就是bonnie老师讲的,不要动思虑吗?
静坐时,我们一般都会觉得昏沉,老师说这是左脉的问题。
物理上我们可以借助火元素来靠近左脉,比如点几盏蜡烛。
原理上,这是由于阳气不足导致的昏沉。而静坐就是最好的养阳气的方法。
期间,有同学提出不是“动生阳”吗,那为什么是静坐养阳呢?
老师说,动是启动身体内部的能量,静是通过静坐让这些能量深入到内里,去逐渐唤醒我们内部的能量。
动静都是养阳的方法。
只不过,不管是动还是静,都不能过,而是要“持中”。而现代人的问题往往是“动”太多,耗散太多,所以我们才更需要“静”。
能够“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这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的状态吧。
同时,静坐时内观到的身体现象也是在提醒我们去调整日常的生活状态。
比如昏沉,那是不是我们需要调整作息时间,顺应天时的去作息呢?是不是应该饮食有节,即饮食有节制和节奏呢?
有了好的身体,才能谈开启智慧。因为只有当我们身体这一根基牢固了,才有能力或力量去开启“灵性”或者说智慧。
静坐,让我们倾听身体的声音 。
静坐,让我们唤醒内里的能量。
静坐,让我们不再依赖于外物。
静坐,需要耐心。
by the way,参加这次课的全是素颜就很美的美女啊!很开心可以和大家一起去开启探寻自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