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唐】杨万里
01 在古代,美女是弱势群体
后世习惯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指代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她们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而西施则被评为“四大美人之首”。
一直到现在,我们夸赞某个女子清丽脱俗,还会赠予“西施”的称号,比如“豆腐西施”、“包子西施”、“粽子西施”等。
前段时间有本书——《美女都是狠角色》颇受关注,讲的大致都是女人靠自己的独立、坚定、智慧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走向幸福人生的故事。
看到此,我只能庆幸我们生在了这个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时代。
不信你翻开历史,凡是载于史册的美丽女人,除了贞洁烈妇、霸道女总裁,哪一个身上不背负着亡国骂名?哪一个结局又得到了善终?
拿四大美女举例:吴灭后,西施不知所踪,据说被越后负石沉江;王昭君被迫和亲、远嫁匈奴;貂蝉于三国乱世,自刎而亡;杨贵妃被缢死在马嵬坡。
她们虽都有着倾国倾城之貌,但手中既无实权又无兵权,在那个男性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美貌带给这些柔弱女子的,只有无尽的烦恼和无奈罢了。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是啊,后世都笑丑女东施,但和西施比起来,她才算是人生赢家吧。
02 西施的悲剧人生
西施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转折点背后都站着一个男人:大夫范蠡、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第一阶段:浣纱女施夷光
西施,本名叫施夷光,春秋末期越国人,出生地在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父亲打柴、母亲浣纱,家境十分清贫,因她自幼随母到江边浣纱,所以此时的西施只被称为“浣纱女”。
贫苦的劳动人家,对外貌并不十分看重,在大家看来,西村施家的姑娘比东村那个施家的姑娘长的好看些,以后大概可以找个更好的夫婿,仅此而已。
小人物不关心大历史,但大历史却需要小人物。
西施平凡的人生就遇到了第一个转折点:大夫范蠡。
三年前,越国在夫椒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及夫人成为俘虏,谋臣范蠡建议勾践忍辱负重、处处讨好吴王夫差,结果夫差被感动,把他们双双放回越国。
勾践始终不忘复国,于是一边厉兵秣马,一边想办法麻痹夫差,为自己争取时间。他们共同商定的方法就是“美人计”。
范蠡开始遍寻全国美女送到吴王身边,西施就被选入其中。
经过严格的歌舞和体态训练,昔日的浣纱女已成今日的吴王妃。
第二阶段:吴王妃西施
到了吴国,西施遇到了第二个转折点:吴王夫差。
有人说西施是打入吴宫的头号间谍,背负着亡吴的政治任务,这个说法,我不敢苟同。
西施在吴宫的十余年间,被历史所记载的,只有吴王夫差为表示宠爱,为其建春宵宫、筑响屐廊、设青龙舟等。
而这些,只不过是古代君王的常用手段罢了。
至于夫差逼杀伍子胥,主要是因为他听信太宰伯嚭谗言,怀疑伍子胥谋反,西施在其中并未起到什么作用。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对西施来说,在吴宫的这10年,大概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吴王夫差在不断征服周边小国的过程中,愈发自大和膨胀;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范蠡、文种等人的辅佐下,重视人民和生产,逐渐强大起来。
第三阶段:祸国女西施
经过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公元前478年,吴王夫差率领精兵在笠泽大败吴军,吴王夫差兵败自杀。
这时,西施遇到了人生的第三个转折点:越王勾践。
吴国被灭后,相传勾践觊觎西施的美貌,就想将西施收进后宫。
越王后认为夫差就因沉迷西施的美色才导致亡国,担心她以同样的手段魅惑越王,贻害越国,所以就令手下将西施裹进牛皮袋子中,负上巨石,沉入江底了。
现在浙江沿海一带有一道名菜——西施舌,据说就是为纪念西施沉江而命名的。
至于西施与范蠡泛舟西湖、而后隐居的故事,只见于后世小说记载,缺乏可靠的史实依据,我认为,不过是人们对才子佳人的美好想象罢了。
考古小贴士:
越王勾践剑,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
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
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