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方法都不奏效的时候,请使用杀手锏。
查尔斯,施瓦布的公司里有一位车间经理。这位经理尽职尽责,可手下的工人却玩忽职守,辖区内的业绩始终不达标。
施瓦布问那名经理:“有你这么能干的管理者,怎么厂里的业绩就提不上来呢?”
我也摸不着头脑啊,”那名经理如实回答,“我什么方法都用过了,奖惩分明,恩威并施,甚至还以开除威胁他们…什么都不管用,他们就是不好好干活。
此时正是傍晚,白班工人和夜班工人交接的时候。施瓦布让经理拿来一根粉笔,随口问旁边的工人说:“你们白天熔了几炉?
施瓦布在地上写下一个大大的“6”,什么都没说,就走了。
夜班工人上岗的时候,看到了地上的“6”,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意思。
“大老板今天来了,”白班工人说,“他间我们白天熔了几炉,我们说六炉,他就写下来了。”
第二天早晨,施瓦布又来到这个车间。夜班工人已经擦去了那个"6”,写了个大大的“7”。
白班来交接的时候,也看到了地上的“7”。夜班觉得他们了不起啊?那就让咱们给他们点颜色看看!白班铆足了劲,卖力干活。
那天晚上他们下班的时候,在地上留下了一个神气活现的“10”。
就这样,车间里的氛围越来越好。很快,这个原本业绩远远落后于他人的车间,一跃成为全厂产量最高的部门。
什么原理呢?
以查尔斯·施瓦布的原话说:“竞争产生效率。这里的竞争并不是指名利心,而是超越他人的渴望。”
超越他人的渴望!激将法!下战书!但凡对方有一点好胜心,这个方法绝对有效。
*“我从不认为单凭薪水就能吸引人才并留住他们,”费尔斯通轮胎橡胶公司的创始人哈维·费尔斯通如是说,“留住他们的是竞争本身。”
著名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与费尔斯通的观点不谋而合。他深入调查了上千人的工作态度,希望能够从中发现工作的激励因素,调查对象包括工厂工人和高级管理人员。那么工作中的哪一点最能让人产生动力呢?收入?福利?工作环境?以上皆错。
最激励人的因素就是工作本身。如果工作有趣、激动人心,员工就会对工作充满期待,并渴望把它做好。
每位成功人士都热爱竞争,这是他们表现自我、证明自身价值、超越他人的方式。这也是竞走比赛、猪叫比赛和吃苹果派大赛的本质—激发人们对胜利的渴望,对“感到自己重要”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