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路遥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初中的时候就看过他的《平凡的世界》,路遥就是凭这本书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继而再看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是谈他创作《平凡的世界》的经过。个人觉得这本书比《平凡的世界》还要好看,因为这本书揭示的是一位创作者的创作过程,如何储备资料,如何学习前辈作家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详细表现出了一位作家的坚毅精神,有人甚至用夸父般的品格来形容路遥!这篇文章就是我读完这本书写的一篇笔记。
01 生活习惯
创作《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期间,路遥的生活习惯跟别人不同,他中午开始创作,晚饭后有一两个小时的休闲时间,一般会看新闻联播和报纸。夜晚会继续白天的创作,完成后会阅读和思考各种问题,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有时候甚至4、5点才休息,入睡前必须要读书,直到睡着,书从手里脱落。第二天中午午饭前一个小时才起床。而且烟瘾特别大,创作期间一天要抽两包烟!中午起床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先抽两三根烟,就算是写作到紧张时刻的时候,手里也是要燃着一根烟,尽管不抽。抽完烟之后进行洗漱,喝完一杯咖啡后,才算是彻底清醒了。
其实这不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的身体伤害很大。事实上,路遥创作完这部小说之后,身体也垮了,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有一个好身体非常重要,是长期创作的基础。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可以看出创作的不容易,一旦开始,就必须整个精神投入其中。
02创作缘起
路遥因小说《人生》而名声大噪,于是各种各样的烦恼随之而来。有不少读者把路遥奉为导师,写信向路遥请教人生问题。甚至有人规定路遥最好赶在某个日期之前回复,不然就要自杀!还有周游列国的所谓“文学浪人”,高傲地上门找路遥给他们开路费。亲戚朋友们更是纷纷求路遥帮忙,这着实让路遥烦恼不已。
这是千古人情的嘴脸!路遥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办法养活他,父亲把他过继给伯父收养,但其实日子也很不好过,那时候有亲戚朋友帮忙吗?现在出名了,一大堆人都找上门来。郭德纲有一段相声说得好:穷人站在十字街头耍十八钢钩,钩不着亲人骨肉。富人在深山老林舞刀枪棍棒,打不散无义宾朋!
另一方面,有很多人都说《人生》是路遥不可逾越的巅峰!他不可能再写出更好的作品了!但路遥非常清醒,他绝不会让自己沉浸在已有的荣耀中,也不会让自己被限制在眼前的成就中!他在书里这么写:是的,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他想起了自己早年的梦:他要在自己四十岁之前写一部规模很大的书!这无疑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自己一生的使命!
要写这样一部作品,路遥要面对很大的困难。首先他没有写长篇小说的经验,自己最长的一部作品就是十三万字的《人生》,其次,写作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整个过程是非常艰苦的!最后,眼下的路遥已经靠中篇小说《人生》获得了很大的赞誉,可以说这是他人生的巅峰,要离开这种氛围,重新进入艰苦的写作中,在精神上非常不容易。想要退缩,对不起自己,想要前进却又困难重重,无从下手!
路遥决定到故乡的毛乌素大沙漠里进行“禅悟”!每当自己要做重大的选择时,他都要到毛乌素大沙漠,在那里,身体得到放松,灵魂得到释放,他能够更清醒地面对自己,更清醒地去思考!在沙漠里,路遥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在进行一场赌博!拿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做赌博!
无疑这部作品将会消耗掉他最宝贵的青春,这段时间自己会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也有可能会一败涂地!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定能够写出一部合格的作品!该怎么办呢?路遥最终选择了勇敢面对!抛弃掉自己以往的成就,抛弃掉成败的念头,全心全意投入到写作中!“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对一个写作者来说,能够抛开已有的成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全心全意地打磨作品,这是非常难得的。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现在的互联网写作,靠的就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吸引流量,以此来变现!于是就有很多作者以写热点文为职业,甚至不惜编造事实,用夸张的标题来吸引读者。他们高频输出,捉住每一个热点,尽量让自己为读者所熟知。
但是,历史只会记住那些对读者真正有用的文章,而热点文说到底只是一时的娱乐而已,并没有实际上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学习路遥,为读者写出真正有意义的文章,而不是只会抓注意力!
03 准备阶段
这本书的框架已经确定:时间跨度从1975年初到1985年初,全景式放映中国十年间城乡社会的变迁,一共分为三部,大概一百万字。
要写这样的作品,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学习如何写长篇小说。路遥找来了古今中外的长篇名著,列了一个近百部小说的阅读计划,分析、研究、学习这些小说的写作技巧。不仅这样,同时还要读其他各方面的书,比如哲学、经济、历史等等,甚至还有农业、养鱼等方面的书籍。
第二,了解这十年间中国的历史资料,路遥找来了这十年间的报纸,一共有三种,堆满了整个房间。路遥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阅读完这些报纸,因为长期翻阅,手指头被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
加上之前阅读书籍的时间,已经一年多过去了。接下来路遥还花了一年多实际走入生活中,去体察生活。
他到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到省委书记、下到普通老百姓,他都触及了!这个过程虽然无比辛苦,但却让他对书籍的剧情、架构、素材等等都有了深刻的思考!
在印象中,作家写作应该是信手拈来,非常轻松的才对。但这只是理想化的状态的而已,现实中不可能是这样。要写出好作品,就一定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去准备素材。所以写作也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
04 正式创作
第一部作品路遥选择到偏僻山里的煤矿去写,这么做是因为这本书后面的内容会涉及到煤矿,他想提前体验这种生活,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想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下去写作,避免自己沉溺在舒适的环境中!
然而煤矿的生活条件非常差,首先就是环境不好,地处偏僻,经常闹老鼠。其次就是伙食不行,路遥一天写作十几个小时,而这里的伙食就是馒头和面条,根本没办法支撑。这些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写作上的困扰,为了一个开头,他苦思冥想三天三夜,写了无数个开头都不满意,最终在第四天写出让自己满意的开头。
有时候写作进入紧张状态,全副精神都投入进去,整个人像魔怔一样。跑去上厕所,打开厕所门才发现自己一只手拿着笔,一只手拿着稿纸,赶紧跑回去放下!吃饭也是赶紧搞定,然后立马投入到写作中,每天写完休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像散架一样!
紧张的写作计划也不容别人打扰,有一位记者上门来采访,因为怕自己的写作计划被打断,路遥只好把他推出门外。
在这种孤独,艰苦,紧张的状态下,路遥完成了第一部分的写作!到这个时候,他才能够稍作休息,出山去陪一陪自己的女儿!
开始第二部分的写作之前,因为书里涉及到主要人物的大学生活,以及省委书记的生活。路遥采访了西北工业大学,更有趣的是,因为他不认识省委书记,只好托熟人,趁省委书记一家人出去,只有保姆在家的时候,到家里拜访。并且向保姆询问了省委书记平时的生活细节。
这次的写作地点换在了黄土高原一个小县城的窑洞里,虽然是三伏天,但窑洞阴凉得可怕,甚至需要每天生一小时的火炉才能够待下去。这一次的路遥依旧是用生命在写作,他认为这部分是全书最关键的,丝毫马虎不得。以致于第二稿写完的时候,身体也被累垮了!他形容自己:身体状况不是一般地失去弹性,而是弹簧整个地被扯断!
他生了一场大病!可是吃了几十服药都没有效果,甚至越来越严重!他怀疑自己得了绝症!在生病的日子里,路遥就像一个快要死去的老人,每天坐在门房老头的椅子里,嘴角上吊着口水。
这一次,路遥想到自己故乡了榆林城。因为故乡的中医很有名,如果能够医好自己就更好,万一治不好,能够死在自己的故乡,也是最好的归宿。没想到,故乡的一位老中医,还真就把路遥的病给治好了。
病虽然好了,可身体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至少一年!可路遥等不了这么久,完成这部小说就是他的使命!于是他在榆林的宾馆里开始了他小说第三部分的创作,这一次路遥不敢再“摧残”自己的身体了。虽然创作习惯没有改变,但是这里环境好了,伙食也不错。他还托朋友买了一副哑铃和一副扩胸器,每天睡觉前用来锻炼。
有了前面两部作品的经验,第三部写的比较顺利,但进度还是很紧张。甚至连出去晒半小时的太阳都做不到,元旦大家都回去陪家人过节,而路遥还在宾馆里写作。终于在1988年春节前一个星期,在身体几乎虚脱的状态下完成了第三部的初稿创作!这时候他终于能够赶回西安陪女儿过春节了!
作品的最后抄改工作是在陕北甘泉县完成的,而这里,是路遥当初创作《人生》的地方,这似乎是一种命运的安排!
1988年5月25日,对路遥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他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最后的抄写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手也抽筋了,最后用热水浸泡才回复正常!在抄写完毕的那一刻,路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笔从窗子扔出去,然后走到厕所里大哭一场!
是啊,对于他来说,完成这部小说太不容易了!整整六年,他吃了多少苦!今天终于结束了!
05 感想
写这一篇笔记,为的就是让人们知道,一位真正的作家是什么样的,创作是多么的不容易。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所谓的热点文、鸡汤文满天飞。很多人都抱着浮躁的心态学习写作,这完全违背了写作的精神 。而路遥的这本书正好给我们很多启示,至少让我们知道,写作是一件神圣的事,不能以浮躁之心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