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千古名句,道出人生智慧,读完人生不再困惑

最近读了苏东坡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于1082年春,苏轼42岁左右,当时是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和朋友出去游玩,遇到风雨,突发感慨而作。

这首词描写的是,诗人行走在路上,下了雨,没有雨具也不要感到慌张和狼狈,耳朵不用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你不妨这样:一边大声高歌或放声吟咏,让那雨声做你的配乐,一边悠然地漫步在雨中。

换了一种旷达的心境,身上带的竹杖和穿的草鞋,也轻捷得胜过骑马,这有什么可怕的呢?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我依然昂首阔步,读来有种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势。

这首词苏东坡以自然界的风雨为喻,表达自己对待坎坷人生的旷达胸襟和超脱态度。人生路上会遇到各种坎坷,就如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不可避免,关键在于我们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

尤其是“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词,被很多人当做激励自己的一句座右铭。“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是苏东坡一生的真实写照。

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一共被贬谪过三次。特别是在“乌台诗案”中被捕入狱,受尽折磨,几乎丢了性命。但他没有沉沦,却因此获得了对人生更深的感悟。在他的许多诗词中,有着对人生得失成败深刻的洞悉。

他的另一首词《满庭芳》,更是洞悉人生,看透得失,更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词中所表达的对尘世功名的疲倦和厌弃、对未来的迷惘和恐惧,在古代失意文人阶层间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但是苏轼此词却能在此之上,始终保持一种清醒而达观的自我审视,从理性的角度寻求心灵的解脱,这是非常可贵可敬的。

苏东坡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典范,他以自身坎坷的的经历,磨砺出对对待人生种种境遇的智慧。在苏轼的诗词文章中,我们常常能读到许多人生的大智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