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群里就爱国讨论了四天,主要围绕的是一个大一新生被开除的事例,十几个名家大腕就那样辩来辩去,辩出了很多东西。
我是喜欢这样的辩论的,每个人都把自己打开,和别人放在一起,拼一个孰高孰低,好真正的认识自己有几斤几两。
省的夜郎自大了,总感觉自己天下第一,拿出来不过是恬不知耻,外强中干和装腔作势,在这里不值一提。
所以说我们应该记住其前提,就是让自己在辩驳中,自我反思和超越自己,不要只是逞了口舌之快,却还沾沾自喜。
比如说爱国的处理吧,爱不爱国在这样的公众地方是不需要怀疑的,如何爱国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再进一步说,就是如何把这种以爱国为话题的探讨,做成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巧言令色上面。
开除一个王某草的学生,因为他有辱国的言论,甚至于肆无忌惮的把这种言论公开化,最后受到了室友的举报。
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对这个学生采取了开除处理,也就是说这个学生,被放到了社会,没有任何的教育介入。
也许可以说是情节严重吧,省去了沟通交流的机会,连下不为例都没有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被演绎成了重典严科。
这样就模糊了很多地方,也就留下了足够多的话语空间,能够让我们进行多角度的介入和解读,放到一起也就百家争鸣了。
其实,不只是这个问题,以前的研讨也屡见不鲜,这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接受洗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有则加冕无则改之,多听有益兼采有得,一个人闭门造车苦思冥想,怎么比得上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当成一个靶子,就可以纤毫必现。
什么地方有不足,什么地方可保持,被大家一变论,马上就一清二楚了,如果自己再多一些坦荡情怀和学习精神。
那么肯定可以得到很多东西,所以争论是为了进步这个起点不要忘记,这有点像以文会友了,虽然遇到知音不枉此行。
可是能够看见自己,不也要千恩万谢吗,如果大家都是意气之争,反倒落了下成,难以登堂入室修成正果了。
为什么古希腊的知识是在产婆和辩论中建立的,我们在辩论的时候能不能多一些借鉴,其实我们的春秋战国和民国时期,不也是五音杂陈。
一个开放的时代,首先要像唐朝那样,有不同的诗歌出现,一个人也要可以尝试不同的东西,宋朝在这里也可圈可点。
虽然宋朝有很多软肋,但是他们在文化思想上依旧走得很远,所以我们应该打开自己,让别人走进来,没有比这更有效果的学习了。
因此我特别喜欢这样一个群,喜欢一些老师的意气风发和妙语如珠,喜欢另一些老师的深思熟虑和鞭辟入里。
我自己也可以被允许畅所欲言,能够成为一个靶子,被大家射穿或者是撕烂,从而达到浴火重生思想重塑,谢谢这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