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改变思维做决策》读后感
艰难的读完,似乎什么都忘了,似乎又有艰难的感动。
图书馆意外地发现了此书,很新,似乎还未被其他同学发掘。原先吸引我的可能是封面吴伯凡的推荐。然而此刻我准备真正入手一本了,好书是值得反复去读的。我想把它占为己有。
全书共有7章,每一章和总体的行文逻辑都像是论文:引述,案例,论证,分析······但是章末的测试训练题又很让我惊喜,实际操作和行动让“理论”与“说教”不那么枯燥。似乎这样评价太过理性,还是有很多耳目一新的惊喜与欢喜。
(一)学会创新,必须不断努力
“有创造力并不是指点子多,而是指持之以恒,富有想象力的去追求众多可能的点子之一,不轻易满足于某个想法,而是为之努力,并且锲而不舍。当你想出一个解决办法,要狠心的把它暂抛一边,然后寻找除了这个方案以外的其他解决方案,直到你满意的意识到再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为止。”在我看来,这里的“努力”包括两点,首先是在想法上、解决方法上努力,开拓思维,找到更多的思路和方案。其次是当致力于一个想法时,坚持下去,不断努力,看到真正的产出,或者获得较优的结果。然而无论是哪一种“努力”,都彰显了行动非常重要。在我看来,后者的努力更难能可贵。当今社会,创业创新的逐梦者很多,然而成功的案例凤毛麟角。现实很残酷,唱衰的人也很多,但正确归因,首先要先解决“汗水”的问题,是否真正努力了呢?是否差一点坚持呢?
(二)创造力内涵丰富,是天赋、是训练、是坚持、是激情、是重要品质的集合
书中常常涉及到关于创造力的培养和训练,由于曾经有过教师的身份,更为敏感,每每读到,常思己过。在曾经作为老师的时光里,我做了多少正向的引导呢?我的哪些行为又是欠妥的呢?我是否也压制或扼杀过孩子们的好奇心呢?我对创造力又有多少客观和综合的认知呢?
“对任何领域(不止是数学)的探索者而言,当学习者知道了完整的解释,那种由亲身发现而产生的兴奋感就没有了。······从早期开始,就应该鼓励儿童养成耐心的习惯,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心理习惯和期望已经固化,教育的后期阶段就很难培养创造力了。”这段话很触动我。曾经教授过语文、英语、数学、音乐、实践。现在想来,语文和数学讲的实在糟糕。虽然我没有压抑学生们的思想,也鼓励它们畅所欲言,但是真的让孩子们自主探索了么?他们的上我的课,也未必都有兴奋感和幸福感吧。恐怕自己扮演的更多的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作为新老师,可能刚要走上成熟之门时,又说了再见。现在想来,没有成绩压力的音乐课和实践课上起来应该是最开心的,也是教学日志里最常记录的课程。而这样的课程更多的是鼓励,鼓励发现、尝试,动手,冒险;这样的课程更多的是接受,接受新奇甚至错误。
文中另一个感触我的点是关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养成耐心的习惯。书中展示了创造力的概念和内涵。在我看来,“想法”、“灵感”应该还称不上“创造力”,创造力更像是一个集合的概念。这是一种能力,一种能够解决问题,找到最优解的能力。这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够判断情势,身心自修的智慧。所以要想有创造力并不仅仅取决于天赋,也需要通过学习、训练,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力量”。就像《非凡的天才▪伟大的想法时如何诞生》中所说,“创造力并不是智力、天赋、或者技能的直接结果,而是拥有开放的'初学者心态',包括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发散性思维,异类联想(看到明显无关的因素间的关系),直觉、正面积极的判断力,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在最后取得突破之前,能忍受'长距离的不确定性’迷惘所带来的煎熬。”
(三)创造力的训练
文中给出了一些训练,我把他们称为“值得一试并反复尝试的小幸运”。操作简单,但也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对一个默守陈规的人。但我准备付诸实践!
1.思维训练
2.创造力训练(例)
除了以上比较有趣好操作外的创造力训练外,书中也有比较抽象偏学术的理论,诠释创造力技术和训练。包括: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法、形态分析法、横向思维。这四部分书中用了比较多的篇幅,但读起来比较抽象。全书尤其是关于决策的理论——层次分析法(AHP)和网络分析法(ANP)的阅读,竟让自己好生胃疼。而这两个理论恰好是作者托马斯L、萨蒂最重要的理论。其实个人感觉这两个理论书中并没有讲清楚。
(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新书未启,刚开始看目录的时候,很不理解为什么讲创造性思维而要涉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真正读后,不禁为作者的逻辑和角度叫好。察觉并解决问题并非易事,就像书中所言“狭隘的视野会阻碍我们识别更广泛、更重大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如此的微妙,以至于直到它们发展到威胁的地步才被发觉。这就需要问题识别者具备一些重要的个人素质:想象力、警觉性、关怀、经验、甚至是对快乐和兴奋的渴求心。这就是说,直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同要需要问题的解决者能够坚持、有耐心、有勇气、并保持自律。”
书中分享了“识别问题”12条,层层递进。原来单单一个“识别问题”就有很多需要注意和考量的地方,例如“可以改变现行规则或管理政策以消除该问题吗?”,“谁是描述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为什么?”。通过这12条发问,我们会对问题有着更准确的判断。认清问题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哪些问题是真实的?哪些是臆造的?或者仅仅是未知大问题中的一部分,这是令人着迷的过程。我们必须抵制那种在一个更广泛角度下整合考虑问题全部要素之前,就过快聚合的思维的诱惑。”
进而书中也分享了“阐述问题”10条;“解决问题”18条;“分析解决方案的准则”14条。每个大类下面的细则之间,角度差异不大,但又不同且不可忽视,发自内心的佩服作者。
(五)“我们的遗产”也是历史的馈赠
第五章“我们的遗产”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究竟震撼在哪儿?有种不可描述的神秘感,我想这也许是因为“我们的遗产”太过厚重,恰又想到最近很火的一档综艺《国家宝藏》,我想这厚重或许是在历史的馈赠面前,人类的认识太过有限。
这一章主要讨论了影响解决生存这个大问题的创造力的主要因素,以及怎样由这些因素增强创造力。例如“进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感觉、认知、理解和创造的能力”,“线性因果逻辑思维怎样限制我们的想法”。等。
印象比较深的一个观点是“想法的合理性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此,而不是我们知道的,合乎逻辑的。”比如过街被车撞的概率其实非常小,微乎其微——五十万分之一,但由于媒体的作用,世界任何过马路而被车撞的信息我们都能获得,因此我们觉得容易发生。根据书中这个例子我又想到了其实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飞机的安全系数最高,但人们往往不这么认为。其实这也印证了思维的局限性。再比如由于生命有限,历经亿万年的极其缓慢且相互作用的化学过程的进化,让人们觉得难以置信。所以人类常常判断事物因远远超出了自身熟悉的范围而将其神秘化。那么正是因为这样的局限性,创造力更显得难能可贵和重要。
至于“量子理论”我就不再感叹了,留给以后的时间,重读时再去看望这只“薛定谔的猫”。
(六)决策
全书最终落到了“决策”,书中给出了相当多的案例。扪心自问匆读此书,可有真的智慧和能力做出决策?可又真生出了“创造力”?一年后此书再相逢。
《创造性思维:改变思维做决策》后记:
感叹作者大量的引用,表达的信息也很庞大。从此书中摘抄了好多其他书作者的某些观点。讲“坚持”时有点像鸡汤的大百科,但少说教。似乎透过书,能看到作者这位白发教授的睿智和教诲。我想“有宽广的胸怀,慷慨的精神,以及富有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大脑”,我想要“忠诚、同情心、付出和宽容,以及果断的品质”,我想“做个有风度,令人愉快并愿意参与生活的人”,是的“没有人是完美的,但试试总没有错”。
冒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