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年前因结婚买下人生第一套房。
刚毕业的愣头青,朋友推荐了一个盘,在二线城市的城乡结合处,国内某知名地产商开发,功能齐全配套学区房,想着总不会烂尾吧,看了一次就买了。这几年住的也算舒心,上班虽远,胜在交通便利,唯一遗憾的是房子不是自己装修的,住着不够趁手。
小区邻居和平相处,小孩也多,在小区里玩熟了,串起门来既亲近又有趣。我是容易满足的人,这里是我的世外桃源,温暖的心灵港湾。
02
这份安宁被打破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下午。
午饭后驱车如约到早教机构试课,培养孩子兴趣。早教机构在一个商场,也是离我家最近的一个商场,离家约15分钟车程。与销售主管相谈甚欢,平日无话可说,聊起孩子来便滔滔不绝,其间多番试探他们的育儿观念回答也十分很令我满意。
心里默默算了下价格在承受范围内,打算跟家人确认后付款,这位有资历谈吐儒雅的主管跟我说:“住在那个小区的客户来我们这上课的学生挺多的,家长们都选择我们这边。”眼里满是得意。小助理问她是哪个小区,她告知后,助理恍然大悟般笑着点了点头。
我生性敏感,或许她并无它意。但那种志在必得,又好似我别无选择的感觉令我不适。瞬间有种被人看低的感觉,就好似我身上穿着一件高仿的衣服,她们早已看破,维持表面的客气心底却是嘲讽。我并非别无选择,只是恰好接到了推销的电话。
03
我不再淡定,内心的水从平静翻涌再沸腾,令我窒息。到这种情况已不是一次两次了。堂姐第一次听到我买房时特别激动,问问价格,问问面积,最后问在哪,我发了个定位给她,一场对话便悄然结束了。我的喜悦还没分享完,想说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过年回家,七大姑八大婆闲聊着,说郊区有什么好的,市区的好学校别指望了,去医院还那么远,跳广场都不热闹,冷冷清清的还不如住农村。
网上推的文章也细说着优质生活,住宅区域显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三六九等的地盘住着三六九等的人,即使租也要过精致女孩的生活。
04
现实吧,不是多么大或不幸的事,恰是这简短的话和带有偏见的目光就足以让幸福打折,为你贴上标签,再分类以便甄别。房产中介告诉我升值空间没有市区房子大,郊区房子不可与市区房子同日而语,要趁早置换。既可怕又可悲,买房一日三餐已够艰难,在他们眼里买房没有结束煎熬,买房只是煎熬的开始。
我真的不在乎吗?我在乎,住在城郊上班远。我住市中心也在乎,市中心人多繁杂,小区绿化率低,孩子没有太大的玩耍区域,交通拥堵。
所以,我喜静,安稳舒适是我想要的状态。或许郊区是大多人不愿意选择,而我恰恰选择了郊区,况且自得其乐,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