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的天蓝醉了,太阳从晨曦开始,就笑得锦上添花,市民们兴趣盎然,以各种方式欢度元宵节。这正是——
雄狮归山龙下池
辞去年尾正当时
上午,我们一家“兵分三路”出行,欢度元宵节。“一路”去羊房路电影院观看新电影《乘风破浪》;“一路”去机场接家人,准备晚上团团圆圆地共庆元宵节;“三路”,也就是我们俩男亲家,去首都图书馆,聆听了中国民俗文化打灯谜会长王谦的灯谜讲座。
我们俩亲家虽是儿时玩灯笼猜谜语过来的人,但对王谦现在的打灯谜讲座也很感兴趣。
借花献佛忆民俗。
有种说法,年小月半大。
五十年代,我们仙桃的元宵节很热闹。白天,身强力壮的年青人玩起几十米长的龙灯来,观者围得水泄不通,热闹非凡,这叫赛龙灯。晚上,河里、湖泊里的鸭划子、小船、帆船上点燃烛光,玩起灯船,灯船星罗棋布、锣鼓喧天。这时,村里的小伙伴们就玩起赛灯笼猜灯谜。什么叫灯笼呢?灯笼是用彩色纸扎的。灯笼上有一条细绳,绳上拴着一根竹棍,小伙伴们手拿竹棍,将灯笼提起,边走边赛灯笼。灯笼里燃起烛光,将灯笼照亮,人们老远就能看到每个灯笼的围纸上写着一条谜语,什么“三伏天穿棉衣——武汉;人字左一撇右一点——火”……等等。每到这晚,灯笼一前一后,一个接一个……灯笼数也数不清,就像天上银河系的繁星,逐渐形成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灯笼长龙,降临到故乡云梦泽的每个村庄里,河堤上,湖岸边,这些灯笼长龙景观十分奇葩和瑰丽,胜似仙境。这正是——
万家灯火闹仙桃,百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爱宵,波间湧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元宵节晚上,老人们陪伴着我们小伙伴,一边跟我们赛灯笼,一边哄我们猜灯笼上的谜语,猜中一条,就奖励一块小麻糖和小麻叶,我们滿心欢喜,又继续地猜又一边叫喊:赛灯笼哟!赛灯笼哟!
现在的打灯谜升级了,形式嬗变,味也变了。打灯谜只有谜,没有灯……
不过,王谦善于用古典文学里的诗词歌赋和现代歌词打灯谜,有的书里有,有的书里没有是他自己编的。他把每一个灯谜编成一个故事进行讲座,既不枯燥,又很新鲜。这些打灯谜故事既好玩,又有趣,意境也深。比如……
“酒鬼——打一四字句”,谜底——下饮黄泉;
“国士无双,《孟子句》”谜底——何谓信(即萧何与韩信)
“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现代歌,谜底——“军港之夜”;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红楼梦》,谜底:砚台;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三国》,谜底——董卓当死。
故事猜字思:“崇祯帝找一算命先生去测字,出现“有,友,酉”三字。即大明江山的将来。解释,大明只有一半,有人造反……崇祯后来吊死”
“阶下儿时仰面时,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红楼梦》,谜底——风筝。
灯谜,要雅俗共赏,要传承下去。
王谦制灯谜,“以面求底”“以底求面”,名诗、名句、名人、名言,甚至歌词、流行语,他都能信手拈来。
元宵节上午,王谦在首都图书馆讲授《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灯谜》。受到参与者的好评,有的人还与他互动打灯谜,十分有趣。
王谦盼望着能有更多的人喜欢灯谜。最后他说,“我真希望年轻人,尤其是中小学生,能放下手机,来打打灯谜,一起把这项传统文化活动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