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被莫言的两句承诺温暖到了。
张艺谋跟董宇辉、俞敏洪谈到他的导演生涯。
他感恩时代,感觉自己很幸运,可以从工厂,到大学,到成为导演。
他学过画画。后来有一次表哥带他洗照片,他从此爱上了拍照。通过摄影排解文革期间的苦闷、无聊。渐渐小有名气。
到了北京电影学院,一开始读的是电影摄影。转导演,纯粹是出于不好意思。因为他比同学年龄大太多了,也担心以后做摄影工作,从助理开始一级级做上去,都老了。
然后发现隔壁、陈凯歌他们导演班,年龄比较大。所以大一自学他们推荐的书,大二就转到导演专业。
到要开始当导演的时候,张艺谋心还很慌。
当时莫言的《红高粱》已经发表,而且引起了轰动。有朋友向张艺谋推荐莫言这部小说。张艺谋读完后,带着朋友写的纸条,去找莫言拿版权。
他从陕西咸阳坐火车,去北京。到了就懵了。那可是大城市啊、首都啊,他心里怯怯的。
到了作家班,也不知道莫言在第几排哪个位置,就在楼道喊莫言、莫言。
莫言出来了,从远远的地方走过来。
就这样两人第一次见面。
莫言后来形容说,看到张艺谋,就好像看到了他们队的生产队长,建立了良好的印象。因为莫言的乡土观念非常强,觉得张艺谋很朴实。
原来张艺谋当时演《老井》,在农村体验生活,晒得像农民一样黑,穿的也是那一套,就那样直接跑去找莫言了。没想到体验生活留下的痕迹,给莫言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直到今天。
当时听到张艺谋的来意,莫言很爽快,马上答应:“行,给你吧”。
张艺谋还在那里支支吾吾,莫言说“你随便改”。
时隔这么多年,张艺谋回忆起来,说到:对于一个第一次做导演的人,莫言比我小,但是,莫言都不知道,他这两句承诺,那是,让我多温暖啊。
董宇辉补充:结果张导就出道即巅峰了。
这部电影成为中国第一部荣获国际A级电影节大奖的影片(第3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直到现在,73岁的张艺谋还辛勤创作,希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人们通过艺术、电影的方式,认识中国。
目前他觉得,中国优秀电影在国际占的份额还比较少。他希望在电影领域,中国也可以跟大国身份匹配。
他本人不断创新,但也感到剧本荒。因为影视想繁荣,文学作品是基础。而现在,好的文学作品就不多。
董宇辉顺便讲出了我也有的心声:推广好的文学作品,让作家过上好的生活,让更多人愿意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希望有更多好作品。
愿我们都心怀善意,播下美好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