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处惊不乱,即在遭遇大灾大难时镇定不慌乱,意志坚定。《易经》一共六十四卦, 已读完大半,很多如“萃”、“大壮”、“恒”、“革”等卦相的解读都在强调阴阳平衡,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在一个万物皆稍纵即逝的世界里,只有变化是永恒的,生活的平衡在于“居安思危”,成功之时,不忘提醒困顿的存在;获得友谊时,不忘还有敌人;在灿烂的日子里,想到阴霾的天空;在感受爱的温暖时,想到可怕的仇恨;同样,当深处最险恶的困境之时,也要知道光明终会到来...读完该卦让我有两点感悟。
1.读书使人明智。就像这次疫情,毕淑敏写过一本书,叫做《花冠病毒》,10年前书中的文学构思与10年后的现实还是有着惊人的重叠,我们并没有为未来的恐惧做更多、更好的准备。同样,最近在读的《鼠疫》这本书讲述了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奋力与瘟疫抗争的过程,从开始政府的掩盖事实到后来疫情无法控制,再到封城,一切和我们现在是如此的相似,可怕的让人以为这是情景重现。因此读史使人明智,知古可以鉴今,这是读书的力量,读书多了,能让我们面对相似的情景作出最佳的判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如果无法逃避苦难,就勇敢的接受他们。斯多葛学派的人生态度是绝不要对人生的悲惨命运漫不经心,而要始终记住我们的存在本身即充满了痛苦和悲哀,我们所遭受的苦难是不计其数的,也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人可以在不幸来临时镇定自若,那是因为他知道在人生的旅途中可能会有无数可怕的灾难发生,因而他将眼前的困难仅仅看作是这些灾难中的一小部分,这是“震卦”带来的人生启示,越是要到达大的灾难时,越要保证镇定自若,充分警觉,以防患于未然。
对于我们人生而言,困难和挫折是家常菜,对于教育而言也是如此,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遭遇诸多困难,而孩子本身能力弱小,心灵脆弱,遇事会畏惧不前,这些其实都非常正常。而家长和教师要做的,便是向他们传递“遇事坚强、不退缩”的道理,也可以给他们讲解英雄的事迹让他们更清楚的认识困难,比如在班会课上,我给他们讲解了疫情期间林生斌的故事(此处删去敏感话题。)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当然这样说可能仅仅是让孩子有感官的认识,理解并不深刻,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让孩子多读书,多体验、多创设这样的情景去锻炼和提升孩子对困境(绝境)的认识及应对能力。同时,教育应着重增强孩子对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的培养,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核心竞争力及核心适应力,无论什么境况下,都可以从容不迫、淡定自若的处置困难、解决问题,提升自我,升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