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学女孩家长说孩子看书都能在床上跑,坐不住,手爱抠其他东西。妈妈和她生气时,她能拽住妈妈的衣服一个小时都不丢,做题也是磨磨唧唧的。问该怎么办?
注:此处的不正常,指的是家长眼中,孩子的异常表现,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家长不希望的孩子的行为表现。
很多人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我们家长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陪伴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孩子需要学习,我们家长也更需要学习
如果孩子被教育的鸡飞狗跳,那多半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学会反思,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
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面对孩子的“不正常”行为,家长可以多从自身寻找原因,寻找改变的方式和方法。
我有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做父母,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首先给小学的家长推荐几本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正面管教》
这几本都是通俗易懂的,里面有很多案例引人入胜,也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即便不爱读书的人基本上也能够读下去。
其次,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来临的时候要学会“积极暂停”,可以不说话,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分开,也可以离开让自己愤怒的地方,让自己冷静一下,总之,先平静情绪,再解决问题。
要关注于问题的解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关注问题本身,或者是问题带来的后果。
第三:和孩子多一些身体上的连接
孩子“不正常”行为的背后,大多数时候在向我们家长寻求爱,寻求认可,寻求关注。
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给孩子关爱。除了语言上爱的表达外,还可以多给孩子一些拥抱,以及身体上的接触。
不只是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拥抱,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更需要我们的拥抱。
第四:正向强化。
对孩子的一些积极的方面,使用一些正向的语言给予一些强化,让好的习惯得以继续保持。好的多了,不好的自然而然就会减少。
很多家长总是喜欢说孩子的一些缺点,期待孩子能有所改变,其实我们会发现越说越糟糕,因为这是一种负强化。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育儿路上,我们一起努力!